印刷工序控制溶剂残留的方法

1.  印刷材料的影响
  由于印刷基材的种类不同,溶剂残留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吸附甲苯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A,PET。


  按吸附乙酸乙酯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ET,PA。


  按吸附丁酮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ET,PA。


  我们在设计产品结构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2.印刷画面设计
  产品印刷色序多少;油墨层厚薄;实地面积大小;是否有满版白墨等都对溶剂的残留量大小有关系。


3.油墨类型
  使用不同类型的油墨对溶剂残留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醇溶性油墨、水溶性油墨基本不含甲苯,乙酯、二甲苯。含苯油墨(主要是氯化聚丙烯树脂及芳香烃聚氨酯树脂)的溶剂残留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油墨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越好,树脂与溶剂的亲和力越大释放性就越差,溶剂残留就越高。氯化聚丙烯树脂类油墨比芳香烃聚氨酯树脂类油墨对甲苯、二甲苯的释放性差。


4.印刷机
  印刷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烘箱的长度  B、风量是否充足  C、烘箱吹嘴的角度  D、风压  E、吹嘴出口与薄膜的距离  F、有无终端干燥设备  G、风道走向。


  这里重点谈谈终端干燥设备。我公司的印刷机是比较早的机型,没有终端干燥设备,溶剂残留量一直较大,后来与印刷机生产厂联系,在八色印刷机顶部安装了一组终端干燥设备,在十二色机顶部安装了两组终端干燥设备,使用后效果非常明显。


5.溶剂的影响
  油墨本身含有大量溶剂,同时印刷时会加入甲苯、二甲苯、丁酮、乙酸乙酯等大量的混合溶剂。溶剂残留量大小与溶剂的沸点和蒸气压有很大的关系,异丙醇沸点82.5度、乙酸乙酯沸点77.1度、丁酮沸点79.6度、甲苯沸点110.6度、二甲苯的沸点为140度,二甲苯的沸点较高很难挥放,应尽量不用或少用。丁酮容易挥发残留比较低,但气味却很大,也应尽量少使用。严禁使用焦化甲苯。


6.印刷工艺
  由于大部分包装的结构是包装生产厂家无法更改的,同时无苯油墨比含苯油墨价钱要贵许多,所以如何降低含苯油墨的溶剂残留是我们在生产中要下功夫来解决的  。


  A、  由于丁酮和二甲苯在印刷中的用量比较小,如果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就很容易控制。
  B、  烘箱温度要阶梯性增长,后一烘箱要比前一烘箱高3-5度,一般实地油墨、白墨温度要设定在65-75度。
  C、  进风量和排风量要基本平衡,排风量要稍大于进风量以免热风外逸。
  D、  印刷速度要适当控制,以便有充分的干燥时间。
  E、  印刷后的薄膜要空穿1-2个印刷机组,以便溶剂进一步挥发。
  F、  车间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不能太高,湿度过大不利于溶剂挥发,湿度增加一倍油墨的干燥速度就要迟缓近两倍。
  G、  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可增加版面吹风,加快溶剂挥发。
  H、  控制好溶剂纯度,如果溶剂纯度不高,含有高沸点成分多,挥发性强的溶剂先发出来,挥发性弱的留了下来,溶剂的挥发性逐渐下降,溶剂的残留量会比较高。
  I、  车间的通风要好,尤其是密封性比较好的车间(如GMP车间),进风量、排风量一定要平衡,否则很容易造成车间空气中残留溶剂很多,气味很大。
  J、  收卷张力不要太大,以手按压有轻微变形为易,收卷直径不要太大,一般不大于500mm。
  K、  烘箱吹风应正对或稍向上对准印刷膜,烘箱最下端应加挡板,阻挡热风外逸。
  L、  不能超额生产能力生产,如1000mm宽度的印刷机有的虽然能印刷1050mm甚至1070mm的印刷膜,但是溶剂残留要比使用1000mm的膜高得多。
  M、  控制好溶剂配比。因乙酯较易挥放,在不影响产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多用乙酯,少用甲苯,实地油墨可基本不用甲苯,层次版可用甲苯:乙酯=1:1配比。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剂的配比不同溶剂残留量差别很大。
  N、  版辊深度。版辊越浅,溶剂残留越低。
  O、  二次回风流量要控制好,不能过大。
  P、  凭检验报告进入下工序,如果是单层薄膜溶剂残留超标,经过再次烘干倒卷很容易就降下来,但复合后就很难下降。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