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与柔印的优点缺点比较
柔版印刷系统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印版与料带的接触仅在凸出的区域内,这就允许第一色半干时就可在其上印第二色,并不要求像在凹印机中那样,两色组之间油墨必须彻底干燥。柔版印刷中允许一定程度的“湿上加湿”的印刷。干燥长度可短至若干厘米,因而可将8~1O色印刷色组分布在一个大的中心滚筒周围。这个大滚筒成为所有印刷色组的共用压印滚筒,因而保证了精度套印和印刷可伸长薄膜必要的刚性。
在凹版印刷中,雕刻滚筒上必须有一定的线压力,料带是通过机械方式张紧的。料带进入下一印刷色组之前,油墨必须完全干燥。每一印刷色组都必须完全干操,色组问料带长度较大,从节能角度看,这一工艺成本较高。
这一点又导致保护套准精度的难度增加,因而又要求安装光机电调整装置(套准控制装置)。另一个问题涉及到印版的加工处理。凹印滚筒是昂贵的,但同时又很坚固,可用于长版活,可重复使用,而不会出现调值变化。另一方面,柔版印刷的印版很容易安装到滚筒上面或取下,其尺寸可做得与有效印刷图文面积相同。对小印刷品、小印版可与滚筒的大小不相关。但在凹版印刷中,整个滚筒在宽度和圆周方向都需制备(当今的机电系统减弱了这种优点:小印刷表面需要较少的雕刻时间)。在以前经常可以看到,柔版从未将圆周值精确到小数点第四位。但是,由于技术进步,如今在获得无穷可变重复长度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它仍不如凹印的进展显著。
在柔版印刷中,上墨辊与印版的接触压力、压版与料带的接触压力必须为最小值。这就意味着,这种设备必须运转非常准确,调整装置必须有微调机构,一个6色机的中央大滚筒允许的偏心量应达8,000~10,000分之一毫米 半色调印版的厚度差必须小于十分之二毫米,着墨辊与印版之间3~5干分之一毫米的跳动都会损害印刷质量。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柔版印刷永远达不到可满意表现细小文字的档次,如日本、中国的文字,但随着超细网目和激光技术的采用,柔版印刷已大量进入了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凹印的市场领域。由于印刷机制造商全新的设计,美国、欧洲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凹版印刷重新夺回了其大量的领地。他们有力地改变了该行业的状况,使其比柔版印刷有如下优势:
如果使用一台8色(中央压印滚筒)Cl型印刷机,从更换印版、配色和重新进入生产状况,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而一台8色凹版印刷机完成同样工作仅需30分钟,包括清洗、调整、配色和套准等。
凹版印刷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可处理2.5微米的PE膜、5微米铝箔等轻型材料,最大到46密耳塑料溶胶、轻型锡板、厚铝箔和主要工业产品。另外,采用加长干燥器,它可进行冷封和热封、热熔上蜡、连线分切、平压式和圆压式连线模压、连线裁切和压痕以及连线复合等。
对上述凹版印刷和柔版印刷系统的比较,可总结如下要点:
1.印刷质量:总体看凹印较优。
2.控制套准:在不采用控制装置时,柔版印刷较容易。
3.印版板的成本:将相同的印刷面积比较,成本相当。
4.印版贮存:处理柔版较易,可从印版滚筒上取下展平放置供以后再用,凹版滚筒需要大量空间和昂贵的运贮设备。
5.印版寿命:凹版金属滚筒寿命很长。
6.上墨:着墨孔的大小和深度可变,无疑为凹版印刷提供了半色调更好的控制手段。
7.结构:凹印可以采用许多种溶剂和树脂,与油墨和亮油接触的滚筒不会受到损害,而橡皮和感光树脂则受到损坏。
8.重复图文长度:在柔版印刷中,重复长度受到齿轮齿大小的限制。
9.最大印刷色数:在柔版印刷中,最大印刷色数为8色。在凹版印刷中,可排列10到12色组。如果预先留给足够的空间,即使在安装后也可扩展色组。
1O.干燥:在柔版印刷中,结构简单的干燥系统有时会限制印刷速度。在凹版印刷中,每个色组的干燥器可根据速度、溶剂固含量等来确定其尺寸。
·凹印水性油墨在烟包印刷中的应用[5-8]
·软包装凹印质量控制及常见故障排除[5-8]
·凹版印刷图文不清晰的因素[5-8]
·凹印机常见技术问题解答[5-7]
·影响凹版印刷滚筒耐度的主要因素[5-7]
·凹版印刷印刷水纹和油墨回粘问题[4-27]
·塑料凹版印刷出现刮刀线或油墨线[4-27]
·塑料凹版印刷企业静电的防护措施[4-27]
·静电的“胡须”、“溅墨”和“云纹[4-27]
·凹版印刷静电的产生原因与对策[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