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特性与使用方法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组成成分中除了颜料、树脂、助剂外,还含有较多的溶剂,油墨一般较稀薄。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干燥形式是挥发性干燥,适用于纸张、薄膜、铝箔及其他材料的印刷。同时,由于凹印机印刷速度快,印刷墨层厚,因此,分析和了解油墨的触变性、流动性、黏度、干燥性等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对于提高印品质量至关重要。
触变性
油墨在外力搅拌作用下而引起的流动性能变化的性质,称为触变性。其实,任何一种悬浮分散体,搅拌变稀薄而静置后又变稠的现象,都可用触变性加以解释。
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油墨触变性小,无须经过特殊处理即可直接上印刷机使用。但没有触变性的油墨易产生沉淀现象,因此也并不好。一般来说,白、黄、青色油墨的触变性小,品红、黑色油墨的触变性大。
油墨的触变性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1)所用颜料的性质。如同一类型的炭墨,当其表面经过臭氧氧化处理后,制成的油墨的触变性要比未经处理制成的油墨的触变性小得多。
(2)颜料的颗粒大小。一般来,颜料颗粒小,油墨的触变性小,反之则大。
(3)颜料的用量。颜料用量大,颜料分子间相互吸引会发生絮凝现象,因此油墨的触变性也大。
(4)合成树脂的分子量。树脂的分子量大,但正庚烷值小的油墨触变性大,反之则小。
(5)颜料的润湿性。颜料的润湿性好,油墨的触变性小,反之则大。有的油墨厂家在生产黑墨时常采用基墨法提前预分散,使颜料的润湿程度提高,从而减小油墨的触变性。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应具有适当的触变性。触变性太大时,首先表现为流平性不好,黏度不易控制,可能会引起糊版,涂面不匀,光泽性差,印品易产生“橘皮”等现象。触变性太小时,印刷网点易增大,文字、线条会变粗。
流动性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流动性是油墨的相对密度、黏度、凝结性、触变性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为了获得较好的流动性,连续料要有适当的黏度,颜料要有良好的润湿性,且颜料含量不能过高,要很好地处理液固界面的关系,尽量减少油墨的触变性。
检测油墨的流动性时,除了用涂4#杯或察恩3#杯测定油墨的流出时间外,还要看滞留在杯壁上的油墨量与流出油墨量两者之间的比例。在一定的黏度下,两者比值越小,油墨的流动性越好,反之则差。如果油墨的流动性不好,上机印刷时会出现许多印刷故障。
黏度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黏度与其流动性相关,合适的油墨黏度是保证油墨具有良好传递性的关键。虽然油墨的转移率与树脂种类、油墨的附着性、印刷速度、印刷压力、印刷基材、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印版网穴的深浅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关系,但油墨黏度还是决定性的因素。
触变性
油墨在外力搅拌作用下而引起的流动性能变化的性质,称为触变性。其实,任何一种悬浮分散体,搅拌变稀薄而静置后又变稠的现象,都可用触变性加以解释。
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油墨触变性小,无须经过特殊处理即可直接上印刷机使用。但没有触变性的油墨易产生沉淀现象,因此也并不好。一般来说,白、黄、青色油墨的触变性小,品红、黑色油墨的触变性大。
油墨的触变性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1)所用颜料的性质。如同一类型的炭墨,当其表面经过臭氧氧化处理后,制成的油墨的触变性要比未经处理制成的油墨的触变性小得多。
(2)颜料的颗粒大小。一般来,颜料颗粒小,油墨的触变性小,反之则大。
(3)颜料的用量。颜料用量大,颜料分子间相互吸引会发生絮凝现象,因此油墨的触变性也大。
(4)合成树脂的分子量。树脂的分子量大,但正庚烷值小的油墨触变性大,反之则小。
(5)颜料的润湿性。颜料的润湿性好,油墨的触变性小,反之则大。有的油墨厂家在生产黑墨时常采用基墨法提前预分散,使颜料的润湿程度提高,从而减小油墨的触变性。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应具有适当的触变性。触变性太大时,首先表现为流平性不好,黏度不易控制,可能会引起糊版,涂面不匀,光泽性差,印品易产生“橘皮”等现象。触变性太小时,印刷网点易增大,文字、线条会变粗。
流动性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流动性是油墨的相对密度、黏度、凝结性、触变性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为了获得较好的流动性,连续料要有适当的黏度,颜料要有良好的润湿性,且颜料含量不能过高,要很好地处理液固界面的关系,尽量减少油墨的触变性。
检测油墨的流动性时,除了用涂4#杯或察恩3#杯测定油墨的流出时间外,还要看滞留在杯壁上的油墨量与流出油墨量两者之间的比例。在一定的黏度下,两者比值越小,油墨的流动性越好,反之则差。如果油墨的流动性不好,上机印刷时会出现许多印刷故障。
黏度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黏度与其流动性相关,合适的油墨黏度是保证油墨具有良好传递性的关键。虽然油墨的转移率与树脂种类、油墨的附着性、印刷速度、印刷压力、印刷基材、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印版网穴的深浅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关系,但油墨黏度还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关资讯:
·塑料印刷过程中的反套印问题[7-21]
·搅墨棒解决油墨结皮和墨块问题[7-16]
·油墨刮刀的刃口应选择圆弧形[7-16]
·柔印商标用卷筒纸的选择[7-14]
·标签柔版印刷中卷筒纸的选择[7-14]
·凹印中的粘连和脏版故障与排除[7-14]
·刮墨刀的拖影和粘脏故障与排除[7-14]
·刮墨刀接触印版位置对色的影响[7-14]
·网纹辊的保养与维护[7-14]
·凸版印刷机上光操作、工艺技术[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