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

网点是实现图像阶调层次的基础,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网点的传递增大效果不同,由于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因此对图像阶调的影响更大。在网点传递的过程中,网点形状是影响图像阶调再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印刷阶段更是如此。传统的网点形状有方形点和圆形点,目前还有链形点(或称菱形点)、字母点、复合点、变频点、调频点等。在相同的网点百分比下,不同的网点形状其周长的总和不同,其网点的增大量也不同。网点增大时沿其边缘向外扩大,所以周长越大,网点增大越严重。此外,网点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总会有网点搭接的部位,由于搭接会造成密度突然上升。因而破坏了阶调曲线的连续性,造成某些阶调区域的层次损失。例如肤色,恰好处于黄、品红版的中间色调,极易造成阶调生硬,缺乏细微层次的变化。在肤色再现时链形点比圆形点和方形点都要好,因为这种网点的搭接避开了中间调,而且网点的搭接分两次,每次造成的跳升减弱。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原理上也可以通过RIP的调整参数来克服,但有一定的难度:其一是跳跃的幅度有诸多因素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随机性,即使作了精心的预设,仍难抵消所有的缺陷;其二是跳跃的位置只能给出一个范围,很难精确定位。所以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无法消除,只能通过网点形状和制作图像的特性相互配合来减轻  其影响。凹印网点由网墙和网穴组成,它不同于凸版、平版等其他印刷网点。凸版、平版以网点面积的大小来表达印刷品的层次,凹印则以凹版的凹下部分(油墨网孔)来表达层次。凹印网点需要有网墙来支撑刮墨刀并且加强网穴对油墨的吸附力。凹版凹下部分按形状不同可分为凹下部分的表面积相等深度不等;凹下部分深度相等表面积不等;凹下部分的深度和表面积均不等3种。与其他印刷方式的印版相比,这些今天已经完全实用化的凹印印版制作非常复杂。凹版制作所使用的分色软片(原版)也因此具有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的特点。在凹印制版过程中,网点的范围虽然压缩了很多,但因为印刷时墨层厚,凹印印品的色彩通常都会比胶印印品的色彩更饱和,更鲜艳。  


由于凹印网点的特殊性,其增大的规律与胶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所用油墨的色相与普通胶印油墨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凹印制版中使用的层次曲线和灰平衡曲线都与胶印不同。电分机和大多数扫描仪都针对胶印作了预置,有一套可供选择的阶调曲线。制版时只需要对预置曲线作胶凹转换。现在,制版厂家通常在图像处理时做胶印转换,而对图形部分定义的色彩层次不便处理。较理想的方式是在RIP  处理图文合一的版面描述文件的计算机中自动做胶凹转换,这样大部分调整都可以在RIP中自动完成,图像处理中的特殊调整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此外,在凹印制版中有时需要在同一个版面中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网点和不同的网线数,大多数元素做网点压缩,某些元素不做网点压缩。这些要求部分可由现有软件解决,有些还要通过增强  RIP和设计软件的自身功能给予实现。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