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制版行业专业术语大全
1、马克线:印刷对版,套版的依据。标准马克线由一组宽10mm,高1mm,纵向间距离为20mm的色标块(色标用于设备自动跟踪对版)和上方为箭头的套印十字线组成(标示颜色及色序号)。
2、排版图:单元图案在辊筒表面排列的展开图及各种辅助标记的尺寸和位置。
3、全面尺寸:横向尺寸 单元横向尺寸 单元数单元之间空白 加宽印刷。
竖向尺寸 单元竖向尺寸 单元数单元之间空白 加宽印刷。
4、纵向分切线(检测线):用于印刷材料分切时的跟踪控制,一般为一条2mm宽的粗线,
长度与版面圆周长一致,制在墨色较深的版辊上。
5、制袋色块(光点):制袋分切,自动包装的光电检测依据,一般利用墨色反差来识别。
(如浅色底上压黑色块,深色底上反白块等)
6、加宽印刷:也称出血,某色版需要延伸到单元尺寸以外多印刷的部分。接稿时
必须在排版图上标清加宽印刷的部位、尺寸、颜色。
7、承印物:是油墨的承载体。一般有塑料膜、铝箔、纸等。
8、里印:透明薄膜的背面印刷。
9、表印:基础材料的表面印刷。
10、正版:版面上图案与实物同方向的版辊。
11、反版:版面上图案与实物反方向的版辊。
12、递增:印刷过程中,版辊与压印辊对薄膜产生压力及拉力,使其受拉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延伸,为了弥补延伸尺寸的误差,版辊的直径依次增大(0.03mm、0.05mm),原则上由客户提供。
13、系列:同厂家,同品牌的系列产品。
14、多品种:一套印版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内容的产品。
15、单品种:一套印版只印一种内容的产品。
16、透明:在透明的承印物上不印任何颜色,保持承印物本色。
17、透明边:在成品尺寸内无任何颜色,保持承印物本色。用于制袋热合(即封口)。如卡通图案边缘的透明部分。
18、透明窗:指底色或图案中有一处或几处不印任何颜色,表现透明承印物颜色。
19、成品尺寸:单个产品平面展开的轮廓尺寸(即长×宽)。
20、条形码:由国家编码机构发放的条形码。对其产品进行管理,提取信息的标识。
21、商标:商品品牌的标志,即注册商标。 TM为正在注册中,不要注册证。
22、准印证:对其制版的产品,工商局发放的可印证明。
23、返还物:客户提供的,版辊制成后必须随版返还给客户的原始资料。
24、制版委托书:包括排版图、技术要求、注意事项说明等内容。它是用户委托加工凹版的书面依据,是印刷厂、制版厂工艺联系的纽带,是图文、图像制作电雕正确制版的论据。
25、无缝接:单元图案重连接,首尾相接或左右相接排列,接口处的图文自然相接连续不断,称为无缝接。
26、图案方向:指单元图案中占主体位置的图案的方向,即为此单元图案的图案方向。
27、印刷方向:印刷时印膜前进的方向。
28、流水号:在排版图中每个单元内部都有一个依次排列的自然顺序号,印在烟版中单元图案的贴胶处。
29、袋型:指裁切制袋的方式,分四封、三面封、枕型、单片、筒料等。
30、原稿:彩稿、图像稿、软片、磁盘及包装袋、包装盒、挂历等原始资料。
31、审稿:审察、整理,使客户提供的原始资料达到齐全、清楚,确定的要求。
32、黑白稿:用黑白两色来表现图形、图像、文字的图稿。
33、彩稿:在白纸上用各种颜色绘制出所要求的图形、文字的图稿。
34、专色:有些稿件中,用户指定某一些图形要用特定的颜色,该颜色要做在一根版上,用一个专色油墨来印刷该颜色就称为专色。
35、镂空:指文字或图案的颜色是承印物的本色或底色,其轮廓则由前面的色块表示。
36、套印:多色版印刷在同一承印物上的方式(过程)。
37、邻印:同一图案中不同颜色相结合的部位相吻合而不叠加的印刷。
38、叠印:在多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层上附着。
39、垫白:颜色下印一层白色,使其墨层厚实,色泽更加鲜艳。
40、色块:是由平色组成,即色调没有明暗深浅的变化。
41、字糊:表现在细小文字上,主要原因有图文制作作法有误,电雕雕刻网点值过大,网墙过小,镀铬刨光时间过长,致使网墙损坏造成。
42、扩缩:在印刷时,为防止跑版而造成印刷次品,采取的一种措施。
扩:是指邻接色之间浅色向深色扩边,使之互相掺合,而不露缝。
缩:指叠印而形成的合成色中,下面的浅色缩边。
43、加大:防止工作站裁切时偏移,而将把边图案多做0.2-0.5mm。
44、角线:用来确定稿件实际尺寸的标志。
45、线条版:一套版内图案无层次变化。
46、层次版: 一套版内图案有层次变化。
47、原色:又称一次色,是最基本的颜色,它不能由其它颜色合成,而可以合成其它各种颜色。色料三原色是C、M、Y,色光三原色是R、G、B。
48、色相: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相特征,是颜色固有的属性,是一种颜色种类的名称。
49、明度:颜色的亮暗程度。
50、饱和度:颜色的饱和纯净程度。
51、互补色:两种颜色能混合相减成黑色时,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52、中性色:即非彩色,由白、灰到黑这一系列不表现色彩的不同亮度的阶调组成的消色调。
53、灰平衡:通过三原色按一定的网点比例组合套印达到中性灰色。
54、阶调:图像整体明暗对比的密度变化,也是从图像上最暗部分到最亮部分的层次演变。
55、色调:大面积颜色给人视觉的综合感觉,一般分为冷、暖两种色调。
56、层次:指的是图像上从亮调到暗调间的明暗变化的区分阶梯。层次是图像阶调的组成单元。
57、构图:黑白稿或彩稿中放置图像的位置、方向、大小和取图。
58、电分:即电子分色,是指通过电分机的光学分析和电子回路计算将客户所带的原稿转换成我们所需要的图像信号。
59、反射稿:指通过光线的反射现象能够看到图像内容的即为反射稿(即不透明原稿)。
60、透射稿:指通过光线的透射现象能看到图像内容的即为透射稿(即透明原稿)。
61、网点扩大:是指印版网点在印刷中,由于压力增大而形成网点面积的自然扩展。
62、反差:1、指原稿最亮与最暗的密度对比差别。
2、指相邻两明暗层之间,尤其是细小层次之间的明暗对比差别。
63、质感:与实物感觉十分相似,真实、自然、协调。
64、清晰度: 图像轮廓边缘的清晰程度。它有三方面含义:
画面轮廓和线条的虚实程度
细微层次的明暗对比度图像细节的辨别力。
65、白场定标:原稿中需要有层次的亮部的网点值设定。
66、黑场定标:原稿中需要有层次的暗部的网点值设定。
67、极高光:比白场密度更亮的区域。
68、亮调:指的是图像中网点值从0到25%的范围。
69、中调:指的是图像中网点值从25到75%的范围。
70、暗调:指的是图像中网点值从75到100%的范围。
71、图像尺寸:指整个图像长与宽的尺寸以及解像力的大小(dpi)。
72、画布尺寸:放置图像的页面尺寸,可以改变它的尺寸大小,但图像尺寸会改变。
73、补漏白:即做扩缩,用于防止印刷中因为套印不准而出现白边。
74、批处理:处理多个同类性质的图像,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75、普通模式:目标图像叠加到底层图像上时,所形成的图像像素不发生任何变化。
76、叠加模式:即压印模式,当目标层与底层合并时所形成的图像会变暗,其中有一层为白色时图像不发生任何变化。
77、噪声效果:通过改变噪声杂点的多少可以使图像的细腻程度、逼真程度、柔和效果得到改变。
78、去脏点:指图片上不同于整体颜色的污点、杂点的去除。
79、去网纹:网点错位后形成的纹理形状需修去它。
80、蒙版:对一个指定的图层在其上;另外增加一个遮挡保护层,对这个保护层所作的任何修饰都不会改变层的图像,而受影响的仅仅是层上图像被遮挡时的显示效果,这个遮挡保护层就叫层蒙版。
81、过渡:指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的连续色调。
82、漏缝:相邻元素间出现漏空的现象,图像间或色块间露出的白色或底色。
83、预显:文件在处理前的屏幕显示,可预先处理错误的文件。
84、网点飘移:由于电雕机故障而造成网点偏移现象。
85、锯齿:一般在有细斜线道的版面易出现的现象,电雕用高线数,细网型即可避免。
86、水纹:由于网点的通道变化而产生的恰似水波浪的一种条纹,多出现在绿版上,由于网点通道窄,网坑里的墨流量小,使实地绿色上出现点状发虚现象,电雕在雕刻时采取加大通沟值即可避免。
87、版面发昏:由于镀铬的原因使版面无光泽呈昏暗状。
88、色不匀:在样张上表现出横向单元间同种色深浅不一的现象。
89、连续调:反射或透射原稿的画面,从高光到暗调部分的浓淡层次是连续渐变形式的。
90、偏色:指画面上的颜色偏向某种颜色。
91、曲线:是输入的数字信号与输出的控制雕刻针的运动的电流信号,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92、错位雕(重叠透雕):在重复雕刻时,雕刻单元的起始位横向或竖向移动,使横向或竖向两单元之间相互重叠的雕刻。
93、网型:雕刻刀在铜层表面刻出的网坑形状。
94、暗调:设定值100%密度处雕出的网点横向宽度。
95、高光:设定值5%密度处雕出的网点横向宽度。
96、通沟:相邻实地网点周向连接凹槽。
97、网墙:隔开相邻网点之间的铜层。
98、同心度:版辊表面偏离轴心线的程度。
99、硬度:铜层表面的软硬程度。
100、离边:铜辊端面到雕刻起始位置的轴向距离。
101、龟纹:由于网线网角搭配不当,形成有损图案美感的花纹。
102、横联数:单元图案横向的排列个数。
103、竖联数:单元图案竖向的排列个数。
104、铜软:铜层的硬度低于规定的硬度。
105、硬度不匀:由于导电不良引起的版辊表面的硬度不一,一般镀铜的硬度误差超过10HV即可认为硬度不匀。
106、铜层粗糙:主要指镀层的整平性不好,而使铜层的延展性差。
107、打针:铜层内出现杂质或铜层硬度突变而在电雕时崩针。
108、起皮:铜层结合力差有起皮现象。
109、镀铜点:铜层表面上出现很多针孔,产生原因:铜、镍液含有杂质,电镀过程中有灰质粘在版面上(又称砂眼)。
110、偏心:整体镀层厚度不均匀,造成重心不匀,转动不匀。
111、毛刺:版的两端易长出毛刺,一种类似于树状的形状。
112、镀铜发灰:镀铜的光亮性不够,镀液有问题。
113、碰伤划伤:由于人为原因在版面造成较深的坑和划道。
114、椭圆度大:一个平面内,版辊的直径差距较大。
115、锥度:版辊两端大小直径之差与版辊长度之比。
116、稍度:版面凹凸不平,不同截面的直径各不相同。
117、鼓泡:铜层上有弧状凸起。
118、光洁度差:表面粗糙度低于Ra=0.025。
119、铬软:铬层硬度低于规定的硬度。
·使用油墨刮刀应注意什么?[1-14]
·挤出复合与干式复合特性对比[10-28]
·预印版分为橡胶版和感光树脂版两大[10-28]
·复合白墨在存放期间的分层问题解决[10-27]
·使用抗静电剂来消除塑料印刷静电[10-27]
·表面张力梯度造成油墨发花,浮色以[10-27]
·印刷墨膜浮色与发花的表现形式[10-27]
·比油墨刮刀刀线更小的线状印疵[10-27]
·静电引起的缺陷-印刷面起毛[10-27]
·印刷画像面产生未印刷的白点[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