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印刷"回粘"现象原因及处理

回粘是指塑料薄膜印刷后印迹出现已干燥的假象,但在印好卷筒或制袋后的存放期间又出现背面粘脏的现象,严重时印件之间撕不开,图文墨层移染,造成产品报废。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更易发生,但高温并非唯一的原因,回粘还与塑料、油墨、溶剂挥发速度、操作环境的风量、光照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油墨中的溶剂在印刷后没有彻底挥发。塑料薄膜印刷是通过溶剂蒸发使油墨干燥的,其挥发速度是决定墨层干燥情况和影响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得愈慢,则版子的再现性愈好,印刷品色泽愈美观,但容易粘连;反之,会产生印迹发白等观象。因此,选择适当挥发速度的溶剂,是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的关键。在连续套色印刷中,薄膜在两印刷工位之间运行时间内,溶剂必须全部挥发完,否则,在下一个工位印刷时,就会粘辊。
薄膜印刷后,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干燥系统中未得到彻底挥发,薄膜收卷后仍有余热,给残留在墨层中的溶剂,带来继续挥发的条件,而形成粘连。高温潮湿季节,印刷后薄膜收卷过紧或受压。针对以上原因,为避免回粘的现象,要注意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它不仅取决于溶剂的沸点,蒸气压、蒸气潜热等,还取决于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量、溶质和墨层厚薄等条件。因此,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一般温度下,如墨层干得过快,应加入挥发慢的塑料薄膜慢干稀薄剂;反之,则加入挥发快的塑料薄膜快干稀薄剂。也可用二甲苯、乙醇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来稀释(一般以三种溶剂各以1:1:1比例混合较好)。如干燥太快,可适量用一些丁醇来代替部分乙醇(丁醇有增加墨色光泽的作用)。但要严格控制适量加入,以免影响印件的干燥。塑料薄膜凹版印刷用的溶剂,以醇类为主,配以苯类。醇类多用乙醇、异丙醇,苯类多用甲苯、二甲苯。由于硝化纤维的需要,也要加入酯类,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总之,力求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收卷之前得到彻底挥发。适当减慢车速,加大风量。薄膜印刷后,松散地收放在铁丝编织筐内,使墨层得以继续通风干燥,固化后再行分切、制袋,薄膜印刷制袋后,经包扎,竖放在纸箱内,减少膜表面之间的压力。
●塑料凹印油墨墨性不良。一些塑料凹印油墨中的连结料熔点低,在操作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粘连。解决的方法首先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一般为18~20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如有条件,印刷车间应安装恒温器或安装空调器。其次,要使用质量好的油墨,以保证墨性良好。
●塑料薄膜印刷包装适性不良。这主要是指使用了质量低劣的非包装用树脂加工而成的塑料薄膜,树脂中的开口剂不足。解决的方法是更换印刷包装适性良好的塑料薄膜。
●静电的因素引起回粘。由于塑料薄膜非常容易产生静电,形成薄膜之间互相粘连。因此,在塑料中应添加抗静电刺。
总之,对于塑料薄膜凹印中出现的粘脏现象,要从油墨、薄膜、设备、环境等多方面来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