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印刷源头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在塑料印刷业中,经常会出现文字错误、稿件设计套印难度大,造成合格率低下、专色不符合顾客要求等,造成整批报废或顾客的抱怨、退货或降价时有发生。有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印版打样后换上正料才发现材料不合格,或复合后不知如何制袋、切口位、烫刀宽等项一无所知,只能停机等待业务通知。不合格项的存在既延误了交货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影响公司对顾客的质量保证能力。控制源头是有效实现满足顾客质量标准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塑料印刷业中控制的源头主要有:与顾客的沟通、设计稿件的评审、制版文件的评审与印版的验收、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首件确认等几部分。
有效的与顾客沟通能确保产品结构符合顾客包装质量要求,能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与顾客的沟通除洽谈价格、数量、交货时间、商务条件外,更重要是要了解:顾客所需包装将包什么物品,是液体还是固体、有无含化学成份,它所含的主要成份是什么?是普通包装还是抽真空、水煮、蒸煮包装,尤其是蒸煮包装,要了解蒸煮时的温度、压力、蒸煮时间等,弄清这些有利于选材,避免所制作的包装不符合顾客的质量要求,特殊物品(如农药、酒等)需打样试包后,才能大批量投入生产;其次,要了解专色的要求,尽可能让顾客提供片通号或专色色标样。第三,确定制袋袋型、头封、底封、中封、边封、烫刀宽度及烫刀位、打撕口、挂孔、提手、刀口切位的准确位置。第四,卷膜有无明确的卷出方向要求。盖膜必须检查杯、碗的材质。最后,PE膜加色母料或半透明膜一定要顾客提供或确认膜样,以便采购同等质量的材料。
设计稿是塑料印刷的关键,稿件必须经审核才能进入下环节。彩稿在一般情况下由顾客提供或公司自行设计。设计的稿件通常只有彩稿(很少情况下是原大稿,非原大稿质量隐患更多)。仅有彩稿是不够的,还应增加一份黑稿,黑稿上标明制袋具体要求如:头封、底封、中封或边封位置及宽度,标明打撕裂口、挂孔、提手的大小及位置。切口位距某色块或某字头的具体尺寸,避免生产停机待通知,或制出后顾客不满意。(一般情况下,按样袋生产出质量问题较少,生产环节基本正常)。彩稿、黑稿、原样等只要是顾客提供作为生产依据的均要确认并签名。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人员根据业务人员、业务沟通记录档案和彩稿,结合本公司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审,从而提高质量的保证能力,避免能印不能复、能复不能制袋。经评审后,才能流入下环节。评审中有更改的,应提供修改建议,让业务人员与顾客沟通。变更后的稿件需顾客签名确认。
制版文件的评审应由生产、工艺部门进行,结合当前的生产能力,进行拼版图的审核,尤其要检查是否留有出血位、飞边、展开尺寸是否正确等项目。经审核后,才能转入到制版厂制版。印版送达后由质检进行检验,必须有制版委托书、彩稿、制版厂打样,质检人员根据客户签名的彩稿(样袋)对制版厂打样进行文字、图案、标点、颜色的审查,对不合格项用大头笔圈上,画上“?”,接着用制版委托书上标识的数据实测打样的尺寸是否相符,不相符处注明“?”,最后检查印版表面质量有无有碰伤、露铜等不合格项,结合打样上的“?”实测数值或不合格项检查印版的实际质量,将印版不合格项及时向业务部、设计部反映,争取时间进行纠正,对未检查和有质量不合格项的印版严禁投入生产。
投入的印、复料在入库和生产上机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印料入库时检查采购材料的名称、厚度、宽度、达因值、外观质量是否与采购单和原材料检验标准相符。复料除检查这些外另增检热封性能。必须坚持不合格品不入库,不合格材料不上机。
首次生产的产品均要根据工单、彩稿(原样)、黑稿、制版委托书,经过操作机长自检,生产管理再检、质量管理确认,需顾客看样或业务人员看样的由其终检,才能批量生产。
我深信只要坚持以上质量控制过程,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巡检,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市场的赞誉。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