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中堵版原因及解决方法
①在柔性版印刷中,加网线数的选择要谨慎。加网线数越高,在印刷过程中引起堵版故障的可能性越高。堵版主要表现为相邻的小网点在转印过程中连接在一起,出现网点搭桥。在柔性版印刷中,堵版最容易出现的两个区域是网点的40%左右的中间区域和10%以下的高光区域。
一方面,10%以下高光区域的网点直径较小,这时网纹辊的选择对堵版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网纹辊网穴的开口度有一定的数学对应关系,往往一个具体网点要有一个或几个网纹辊上的着墨孔给予着墨,而不至于一个或几个网点陷入一个着墨孔内。一旦这种关系控制不当,如最小网点直径小于网纹辊网穴开口度,网点就有可能陷入网穴中,就会增加发生堵版故障的概率。
因此,为了保证网点的准确再现,印版上的每一个网点必须准确着墨,选择网纹辊的网线数时必须考虑印版的网线数。例如:加网线数为120Lpi,2%圆形网点的直径约为33μm,1%网点直径约为24μm。若选择600Lpi的网纹辊,其网穴开口度约为34μm;而700Lpi的网纹辊,其网穴开口度约为30μm。不难看出,选用700Lpi网纹辊出现堵版的可能性要比600Lpi网纹辊低。可见,选择正确的加网线数和网纹辊线数,对于提升柔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较胶印而言,柔性印版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网点增大比例较大,为15%左右,有时高达20%。而网点的40%左右的中间调区域由于网点增大后接近柔性版印刷网点的70%的临界点,出现网点搭接的概率较高,相邻网点发生粘连,导致堵版故障。因此,要通过印前补偿,尽量把中间调的层次拉开,就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层次效果。
②柔性版印刷采用轻压力印刷,印刷压力的调节是影响柔印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柔性版印刷机上墨机构主要分为:胶辊-网纹辊上墨系统,刮墨刀-网纹辊上墨系统和封闭式刮刀上墨系统。无论是何种上墨机构,其印刷压力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上墨压力,即胶辊-网纹辊或刮墨刀-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其主要控制印刷上墨量。上墨压力大,网纹辊上的墨量就少;反之则多。若上墨压力过小,会导致印刷时墨量不易控制,上墨不均匀,最终使印品墨过厚而产生网点堵塞、拖粘墨污、清晰度差、线条字迹虚毛等弊病。
上墨压力的调节原则应视产品的特征而定,印网线,两辊间压力相对可大些;印细小文字、线条,压力也可略大些;印大字及实地,压力可相对小些;印面积较大的产品,压力可轻一些,以增加油墨量,从而提高实地密度和鲜艳度、光亮度;印面积较小或较为细腻的产品,压力则要略大一些,以降低油墨量,提高印刷的清晰度。
二是传墨压力,通常又称为侧压,即网纹辊-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侧压调节正确与否,对印刷的网点清晰度有极大影响。若侧压调节过重,网纹辊对柔性印版的压力过大,使得网点扩大严重,极易造成:10%以下高光区域的网点扩大严重,易堵版;中间调网点的阶调层次变暗变深;暗调层次的网点并级;70%以上网点几乎为实地。阶调层次损失,图像清晰度差,色调还原不好。
另外,压力过重,也会降低印版耐印力。若侧压过轻,印版上墨不足,墨层太薄,难以得到理想的印刷效果。侧压的调节原则,应使网纹辊与印版滚筒两端压力的大小一致,尽量使网纹辊上的墨层与印版面圆切达到水平接触。
三是压印压力,有时也称为正压,即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正压是保证印版上获得的墨层正确地被转印在承印材料上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柔印品质。
正确调节压印滚筒与印版滚筒两端压力,使两者大小保持一致,呈圆切水平接触;并在印刷过程中,根据印刷的具体情况而随时加以调节,使之保持最佳状态,对提高柔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油墨刮刀专用钢带[1-14]
·怎样选择油墨刮刀的种类呢? [1-14]
·如何使UV油墨/光油牢固地黏附?[1-14]
·塑料凹印油墨应如何正确选用溶剂?[1-14]
·印刷不清晰?塞版问题一一解决![1-14]
·在线干式复合机电晕处理工艺[1-14]
·塑料凹版印刷浅网版质量,该如何控[1-14]
·油墨附着不牢而出现掉色、粘连、过[1-14]
·尼龙膜复合后容易剥离撕开的原因?[1-14]
·柔印机联淤纸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