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见的印刷复合烘干原理及技术

在软包装工艺中,烘干系统是凹版印刷机和干式复合机最大的耗能部位,加热与进风能耗占整机能耗的70%~80%,同时也是有机溶剂聚集和排出的地方。
一、目前常见的印刷复合烘干原理及技术
1、烘干温度
溶剂的挥发是由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在开放的环境中,溶剂会自然挥发。在凹版印刷及复合时,设备运行速度很快,高速印刷机印速已超过300m/min,为了适应塑料薄膜凹印机及复合机的高速连续工作,以及油墨能在薄膜上迅速干燥的工艺要求,企业一般采用烘干系统提升烘箱内温度加快溶剂挥发,缩短达到干燥效果需要的时间。


烘干温度设定的准则为:在张力的作用下不产生基材的形变,并保持温度的稳定(偏差范围±1℃内)。使同烘箱内每个出风口的温度、风压、风量偏差值最小化。


温度偏低则溶剂挥发速率低,会导致干燥不充分;温度偏高基材容易发生形变(当墨层或胶层较厚,温度偏高会使表面快速干燥、内部干燥不充分),从而产品质量下降。尤其是OPP、NY、PE等单层基材更容易拉伸,PVC基材容易收缩,设定烘干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5℃,同时设备张力参数设置还要与烘干温度配合合理。


如果烘干温度不稳定,温差过大则会使基材产生内应力,成品的平整度和一致性下降,影响产品质量。


2、进风量、排风量、风速
这三个数据其实可以合而为一,称为循环量。



风速是在烘箱结构恒定的条件下,由进风量和排风量的多少决定的;烘箱结构已知,风嘴数量、尺寸一定,进风量和排风量越大则风速增加。韩国BOOSUNG  Engineering公司文容石理事在对全球各大印刷设备制造公司的凹版印刷机烘箱结构研究中发现,日本富士的凹版印刷机烘箱出风口有两种形式:一为风嘴结构,一为风孔结构。风嘴结构的烘箱可以把风速作为数据监测;而风孔结构只能以进排风的总循环量作为参照。


调节进风量、排风量的目的:一方面根据各印刷单元的印刷面积不同调整风量,以达到充分干燥及节约能耗的目的;二是为了制造烘箱内部的相对负压。



(1)正压:进风量>排风量
正压状态时,进风量大于排风量,烘箱内热风外溢,热量损失同时增加车间环境异味,热风吹到凹印版及油墨盘时又会出现干版与油墨结皮现象。同时,由于进入烘箱的热风带走挥发的溶剂,但由于排风量过小不能及时排出烘箱,致使烘箱内溶剂浓度增高,干燥效率下降。
如上图中,烘箱内的干燥温度为70℃,环境温度为20℃,正压过大时大量70℃热风溢出造成耗能浪费。


(2)负压:进风量<排风量
一般在印刷工艺中要求烘箱内部达到负压状态,让排风量略大于进风量,把含有挥发溶剂的热风带出烘箱,使烘箱内保持一定的溶剂浓度,创造快速的挥发干燥条件。
但负压过大时,环境中20℃空气被大量吸入烘箱内,使烘箱内要求达到的70℃工艺温度中和,原烘箱干燥面积的20%~30%低于70℃而造成干燥效率下降;过大的排风又把刚进入烘箱的70℃热风还没有进行烘干即被排出,造成30%左右的能源浪费;同时车间空气中的粉尘类物体也会进入烘箱污染印刷品。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