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CTP印版显影脏点问题的解决
出现故障
“张工啊,我们的版子现在总是有脏点,以前只是偶尔出现一些保护胶印迹,上机走几张纸就没了,这几次的脏点颜色和以往不一样,和版子一样是蓝色的,用水泡(压缩海绵)也擦洗不掉,而且基本上每张都有的,您能不能尽快过来解决一下啊?”一位用户打来电话,能够明显听出他的焦急。
奔赴现场
客户就是上帝,放下电话,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提着工具箱我们就出发了。挤了半个小时的地铁,再转乘长途大巴,两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客户面前,如此神速让客户甚为感动,说道:“炬光,我看行,选择炬光,没错。”打住,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现在还不是自我陶醉的时候,开工啦。
排查问题
简单询问了相关情况后,我们基本判断,印版曝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显影上。理由是,如果问题是印版在制版机上曝光时造成,那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印版表面硌伤,导致激光束聚焦不准,而造成版面曝光不足形成脏点,但这种问题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不会每张版都出现;其二,滚筒表面有灰尘,印版装载后局部凸起,而导致曝光不足,若是这种情况,那脏点在版面上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而不会像客户所说的那样,看不出明显规律。
接着我们来到了事故现场——CTP制版室,查看显影参数:显影时间35秒、显影温度24.5℃、静态补充80ml/h、动态补充100ml/m2……,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拿出导电率仪,测得导电率为79.2ms/cm2,客户讲药水已用3周了,从导电率数值来看也该换了(我们建议显影药水电导率低于80ms/cm2时更换新液)。连着走了几张版,经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出在上保护胶这块。印版在经过上胶辊前还是很干净光洁的,在经过上胶辊后,版面就出现了一些细小蓝色脏点。我下意识地看了眼补胶桶:颜色不对,本该是带淡咖啡色的胶水,现在却泛蓝色,显影液串入胶水中了。仔细一看,补胶桶底部满是蓝色的脏点。停机更换新胶水,顺便清洁了一下胶辊及胶槽,开机循环,走了几张废版。又冲了几张版,情况好多了,版面上除多了几处可用水泡擦去的胶水印迹外,倒没有别的多余东西。
一波再折
长舒一口气,至此,问题似乎已经解决,和客户交流一下保护胶的使用经验,正欲填写客户服务报告,突然见到版面上又多了一些不速之客,老问题又出现了,版面还是在经过上胶辊时粘上脏点。再次打开补胶桶盖一看,里面又有一些蓝色的脏点,就是这些东西混在保护胶水中一起被涂布在印版表面,干燥后成为附着在版面上的脏点。
由于此次显影水已经用了3周,电导率也降为79.2ms/cm2,显影效力降低,感光乳剂在药水中的溶解度达到了一个饱和,加之补充量设置较小,溶解后的感光乳剂容易在显影槽底部结晶析出,所以此时显影槽中出现细小的固态脏点也正常。但胶水中的这些脏点来自哪里呢?胶槽已经清洁过了,胶水循环系统已经用清水循环了两遍,不可能是管道中残留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版材本身带过来的。但我们明明看到版面在经过上胶辊之前是干净的嘛,怎么会粘带脏点呢?别忘了,我们只看到了版的正面,版的背面观察不到,这些小东西完全可能从印版背面“偷渡”过来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印版在显影过后,会有上下各一组水管喷水清洁版面,洗掉版面的显影液,并冲掉附着的其他残留物,然后印版才会进入上保护胶这一程序。于是我们把注意力转到水洗程序。果真,印版在经过水洗辊时,由于水压不够,下面那组水管喷出的水流无法达到印版背面起到冲洗的作用。这时版背面的残留物就随着印版来到了上胶辊。由于保护胶具有一定的黏性,于是,这些小东西就被留了下来,在保护胶循环系统里寄生,从而造成版面的脏点。于是我们把冲洗水管水压加大一点,再次更换新胶水,清洗上胶循环系统。再次显影,出来的印版一切正常,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们从客户脸上读到了满意。为尽量降低此类问题的出现几率,在客户的许可下,我们将静态补充量同时增加至100ml/h。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在客户选择了我们后,我们要确保他用好我们的产品。
回顾成因
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成因:理论上来说,印版在显影时,感光胶是完全溶解在显影液中的,而不会出现这种固态的脏点。但是,由于显影液存在着氧化和正常消耗等情况,尽管会有不断补充,但总的说来,其显影效力还是逐渐下降的,从导电率参数可判断这一点。当最后感光乳剂在显影药水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此时我们的药水导电率在80ms/cm2左右),印版上曝光后的感光层在接触到上层药水完全溶解后(由于药水补充孔在显影槽上部,上层药水活性会强些),显影槽底层同时就会有一定量结晶析出物,这就是问题的元凶。在印版途径显影槽底部时,这些块状析出物就附着在印版表面(上下两表面,理论上下表面附着概率要高些),加之水压不足,水洗时未能完全冲洗干净,细小附着物进入保护胶中,从而导致此次问题的发生。此次问题的解决还算顺利,直接调大水量即可,对于有些自来水源压力有限的客户,我们一般要求对显影水洗用水管增加一套增压泵,来提高水洗冲力,洗掉这些附着物。
总结经验
总的来说,避免这类问题一般应注意3个方面:
其一,适当增加药水补充量。版材一般消耗补充和抗氧化补充均设置为100ml/m2,不断更新药水,可有效提高感光乳剂的溶解度;
其二,即时更换药水。这是最立竿见影的手段,换液同时用清水循环两次,彻底清洁显影系统;
其三,提高水压。水洗过程中,水压是个重要因素,水压不足就起不到冲洗的作用,如有必要,可通过加装增压泵提高水压。
“张工啊,我们的版子现在总是有脏点,以前只是偶尔出现一些保护胶印迹,上机走几张纸就没了,这几次的脏点颜色和以往不一样,和版子一样是蓝色的,用水泡(压缩海绵)也擦洗不掉,而且基本上每张都有的,您能不能尽快过来解决一下啊?”一位用户打来电话,能够明显听出他的焦急。
奔赴现场
客户就是上帝,放下电话,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提着工具箱我们就出发了。挤了半个小时的地铁,再转乘长途大巴,两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客户面前,如此神速让客户甚为感动,说道:“炬光,我看行,选择炬光,没错。”打住,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现在还不是自我陶醉的时候,开工啦。
排查问题
简单询问了相关情况后,我们基本判断,印版曝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显影上。理由是,如果问题是印版在制版机上曝光时造成,那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印版表面硌伤,导致激光束聚焦不准,而造成版面曝光不足形成脏点,但这种问题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不会每张版都出现;其二,滚筒表面有灰尘,印版装载后局部凸起,而导致曝光不足,若是这种情况,那脏点在版面上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而不会像客户所说的那样,看不出明显规律。
接着我们来到了事故现场——CTP制版室,查看显影参数:显影时间35秒、显影温度24.5℃、静态补充80ml/h、动态补充100ml/m2……,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拿出导电率仪,测得导电率为79.2ms/cm2,客户讲药水已用3周了,从导电率数值来看也该换了(我们建议显影药水电导率低于80ms/cm2时更换新液)。连着走了几张版,经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出在上保护胶这块。印版在经过上胶辊前还是很干净光洁的,在经过上胶辊后,版面就出现了一些细小蓝色脏点。我下意识地看了眼补胶桶:颜色不对,本该是带淡咖啡色的胶水,现在却泛蓝色,显影液串入胶水中了。仔细一看,补胶桶底部满是蓝色的脏点。停机更换新胶水,顺便清洁了一下胶辊及胶槽,开机循环,走了几张废版。又冲了几张版,情况好多了,版面上除多了几处可用水泡擦去的胶水印迹外,倒没有别的多余东西。
一波再折
长舒一口气,至此,问题似乎已经解决,和客户交流一下保护胶的使用经验,正欲填写客户服务报告,突然见到版面上又多了一些不速之客,老问题又出现了,版面还是在经过上胶辊时粘上脏点。再次打开补胶桶盖一看,里面又有一些蓝色的脏点,就是这些东西混在保护胶水中一起被涂布在印版表面,干燥后成为附着在版面上的脏点。
由于此次显影水已经用了3周,电导率也降为79.2ms/cm2,显影效力降低,感光乳剂在药水中的溶解度达到了一个饱和,加之补充量设置较小,溶解后的感光乳剂容易在显影槽底部结晶析出,所以此时显影槽中出现细小的固态脏点也正常。但胶水中的这些脏点来自哪里呢?胶槽已经清洁过了,胶水循环系统已经用清水循环了两遍,不可能是管道中残留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版材本身带过来的。但我们明明看到版面在经过上胶辊之前是干净的嘛,怎么会粘带脏点呢?别忘了,我们只看到了版的正面,版的背面观察不到,这些小东西完全可能从印版背面“偷渡”过来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印版在显影过后,会有上下各一组水管喷水清洁版面,洗掉版面的显影液,并冲掉附着的其他残留物,然后印版才会进入上保护胶这一程序。于是我们把注意力转到水洗程序。果真,印版在经过水洗辊时,由于水压不够,下面那组水管喷出的水流无法达到印版背面起到冲洗的作用。这时版背面的残留物就随着印版来到了上胶辊。由于保护胶具有一定的黏性,于是,这些小东西就被留了下来,在保护胶循环系统里寄生,从而造成版面的脏点。于是我们把冲洗水管水压加大一点,再次更换新胶水,清洗上胶循环系统。再次显影,出来的印版一切正常,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们从客户脸上读到了满意。为尽量降低此类问题的出现几率,在客户的许可下,我们将静态补充量同时增加至100ml/h。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在客户选择了我们后,我们要确保他用好我们的产品。
回顾成因
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成因:理论上来说,印版在显影时,感光胶是完全溶解在显影液中的,而不会出现这种固态的脏点。但是,由于显影液存在着氧化和正常消耗等情况,尽管会有不断补充,但总的说来,其显影效力还是逐渐下降的,从导电率参数可判断这一点。当最后感光乳剂在显影药水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此时我们的药水导电率在80ms/cm2左右),印版上曝光后的感光层在接触到上层药水完全溶解后(由于药水补充孔在显影槽上部,上层药水活性会强些),显影槽底层同时就会有一定量结晶析出物,这就是问题的元凶。在印版途径显影槽底部时,这些块状析出物就附着在印版表面(上下两表面,理论上下表面附着概率要高些),加之水压不足,水洗时未能完全冲洗干净,细小附着物进入保护胶中,从而导致此次问题的发生。此次问题的解决还算顺利,直接调大水量即可,对于有些自来水源压力有限的客户,我们一般要求对显影水洗用水管增加一套增压泵,来提高水洗冲力,洗掉这些附着物。
总结经验
总的来说,避免这类问题一般应注意3个方面:
其一,适当增加药水补充量。版材一般消耗补充和抗氧化补充均设置为100ml/m2,不断更新药水,可有效提高感光乳剂的溶解度;
其二,即时更换药水。这是最立竿见影的手段,换液同时用清水循环两次,彻底清洁显影系统;
其三,提高水压。水洗过程中,水压是个重要因素,水压不足就起不到冲洗的作用,如有必要,可通过加装增压泵提高水压。
相关资讯:
·油墨刮刀专用钢带[1-14]
·怎样选择油墨刮刀的种类呢? [1-14]
·如何使UV油墨/光油牢固地黏附?[1-14]
·塑料凹印油墨应如何正确选用溶剂?[1-14]
·印刷不清晰?塞版问题一一解决![1-14]
·在线干式复合机电晕处理工艺[1-14]
·塑料凹版印刷浅网版质量,该如何控[1-14]
·油墨附着不牢而出现掉色、粘连、过[1-14]
·尼龙膜复合后容易剥离撕开的原因?[1-14]
·感光性树脂印版的清洁和保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