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辊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柔性版印刷机绝大部分是印刷卷筒承印材料的轮转印刷机,单张机很少。柔性版印刷机主要由解卷供料部件、印刷单元、加热干燥系统、复卷收料部件四大部分组成。按照印刷单元的排列方式有层叠式、卫星式、机组式三种基本机型。新型的柔性版印刷机结构紧凑,具有从卷筒送料到印刷、上光、覆膜、轧齿线、纵切、横切以及出单张成品或制盒等多种联机印后加工功能,形成了包装印刷加工一条龙生产线。
印刷单元是柔性版印刷机的核心,由供墨系统、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三部分构成,其中的供墨系统又是印刷单元的核心。目前,柔性版印刷机采用墨斗辊-网纹传墨辊系统或网纹辊-刮墨刀系统给印版供墨。
墨斗辊-网纹传墨辊输墨系统如图6-16(a)所承,墨斗辊从墨斗将油墨传向网纹辊。这种供墨系统的供墨量受到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积墨区位置、墨斗辊与网纹辊转速比值的大小、墨斗辊橡胶的硬度以及油墨粘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高速印刷条件下,经常出现传墨量过多的故障。墨斗辊-网纹传墨辊输墨系统很难保证小墨量传递的均匀性,一般不能满足高网点线数或彩色图像印刷的质量要求,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但由于墨斗辊向网纹辊传递油墨时,辊面产生的是滚动摩擦,磨损较轻,网纹辊的使用寿命长,所以墨斗辊-网纹传墨辊在中速或要求印刷质量一般的柔性版印刷机上仍被采用。
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系统如图6-16(b)所示,由网纹辊和金属刮墨刀组成。刮墨刀的刃部指向与网纹辊在刮墨刀压触点处的表面线速度方向成钝角,为反向刮墨刀(凹版印刷机为正向刮墨刀),刮墨刀只需要施加很轻的压紧力,就能将网纹辊表面的油墨除去。目前,高速高质量的柔性版印刷机,主要采用这种输墨系统向印版供墨。
1.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系统的传墨性能。使用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的柔性版印刷机,刮墨刀采用反向安装角度。当印刷速度提高时,网纹辊表面的动压力增大,迫使刮墨刀压在网纹辊表面。因此,网纹辊供给印版的墨量主要取决于网纹辊着墨孔的容积、网纹辊与印版表面之间油墨分离的情况。而与输墨系统运转速度的关系甚小,即在各种印刷速度下能保持输墨量的恒定。上述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高速柔性版印刷机的需要,可以在低速时,根据印刷品的质量要求,精确地设定正常印刷时的输墨量,有利于实现印刷质量的稳定,同时也给操作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系统的输墨量与油墨的动压力无关,故不受油墨粘度的影响。图6-17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来的。图中的墨层厚度是印刷品上的墨层测量值,油墨的粘度用2号詹氏杯测量,是循环到输墨系统中的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墨斗辊-网纹传墨辊输墨系统的输墨量对油墨粘度变化十分敏感,而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系统不因油墨粘度的变化而影响输墨量,能适应各种粘度的油墨和涂料。
网纹辊-刮墨刀输墨系统的输墨量较小且不易改变,刮墨刀直接和网纹辊接触,因此,网纹辊的材质、着墨孔、线数等对输墨的质量均有影响。
A-墨斗辊-网纹传墨辊输墨系统 B-墨斗辊-刮墨刀输墨系统
2.网纹辊的材质和着墨孔的形状。网纹辊是柔性版印刷机的精密部件,它的作用是向印版的图文部分定量、均匀地传递所需要的油墨。
网纹辊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为基层材料,在其表面雕刻出形状一致、分布均匀的微小凹孔,这些凹孔称为着墨孔,单位长度方向上的着墨孔数叫做网纹辊线数。按照网纹辊表面镀覆或喷涂的材料,分有镀铬辊和陶瓷辊两种。
镀铬网纹辊是在金属辊表面用电子雕刻机先雕刻出着墨孔,然后再镀铬制成的,铬层的厚度约为1.2μm左右,硬度为洛氏(HRC)60°~70°,网纹辊线数可达80线/cm(200线/英寸)以上,耐印力约1000~3000万次,造价比较低,在一般水平的柔性版印刷机上使用较为广泛。
陶瓷网纹辊是用等离子的方法,将金属氧化物(Al2O3或Cr2O3)熔化、熔射涂布在金属光辊表面,形成高硬度、与金属辊结合牢固、致密的陶瓷薄膜,然后用激光雕刻制成的。
陶瓷网纹辊,耐磨性高出镀铬辊20~30倍,可达4亿印次左右。由于耐磨性极好,对于减少更换网纹辊的操作次数,提高印刷效率十分有利。陶瓷网纹线数可高达600线/英寸以上,适合印刷精细彩色印刷品,是网纹辊一刮墨刀输墨系统使用的优质网纹辊。
·揭秘!无溶剂复合机选购必看技巧[1-14]
·如何印好铝箔不干胶产品?[1-14]
·柔印印刷薄膜一般采用卫星式机型[1-14]
·哪些因素影响了干式复合强度?[1-14]
·柔性版喷墨CTP制版技术[1-14]
·膨化食品的包装形式及材料有哪些?[1-14]
·热封后脱层或强度降低怎么办呢?[1-14]
·介绍常见包装纸箱的13条质量标准[1-14]
·柔印企业必须关注的柔印机新技术[1-14]
·软包装凹版版辊网点制作与呈现[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