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软包装绿色化刻不容缓

    近年来,由于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残留过高,食品因此被污染而引起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给创建和谐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食品包装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苯类残留物超标,苯类物质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美国FDA将它列为可致癌化学品。因此,在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明文规定在食品包装印刷中禁止使用苯类溶剂,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缺少管理和监督的状况下,生产食品包装复合薄膜时,还普遍使用含苯类(甲苯、二甲苯)溶剂的油墨。为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我国第一项规范食品包装的通则类国家标准——《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已经制定完成,即将颁布实施。《通则》对溶剂残留量做出了新的规定,苯类溶剂残留量的单项标准更为严格。在GB10005《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中规定,溶剂残留总量应≤10mg/,其中苯类残留≤3  mg/;而在《通则》中规定,溶剂残留总量不变,但苯类残留修改为≤2mg/。这样的修改,把苯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  
     近几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检测技术水平的进步,媒体的广泛宣传,食品包装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从今年开始,我国对食品包装业实施QS准入制度,必将产生食品塑料包装相关行业的一次大变革、大洗牌,随着国家节能治污政策的深化,作坊式的小企业会因此而淘汰,规模化厂家则可能借此机遇而上一个新台阶。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