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油墨的粘度与粘性
油墨粘度是指油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油墨发生变形的阻力,分为剪切粘度和拉伸粘度。剪切粘度指油墨受到剪切作用时表现出的墨层间的摩擦阻力,拉伸粘度指油墨受到拉伸应力作用时抵抗油墨发生拉伸变形的阻力。从能量的观点看,油墨的粘度实质上是一种能量的耗散,即油墨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摩擦作用而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并以热的方式被消耗。油墨粘度与所受的应力、应力作用时间等有关。
油墨样品表现出典型的分散体系的剪切变稀的流变学特征,在剪切速率为0.1-100s-1的测试范围,uv油墨样品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说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油墨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大,油墨中颜料粒子形成的凝聚结构逐渐被破坏,形成更小的凝聚体,表观上改善了颜料粒子的分散状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颜料粒子分散状态良好的油墨粘度比存在凝聚结构的粘度要小。粘度下降速率的快慢(曲线的形状),可以表征颜料粒子形成的凝聚结构被破坏的难易程度,高剪切速率领域能否趋于平衡,可以表征凝聚结构的残余程度,或凝聚结构被破坏与结构恢复处于动态平衡所需的条件。实验油墨样品在高剪切速率领域,粘度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测试范围内,凝聚结构的被破坏程度大于结构恢复的速度,未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对其它油墨(包括常用的各种胶印油墨)的测试结果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
通常所说的油墨粘度,如胶印油墨的粘度应控制在200-400poise范围,那么所给出的粘度指标究竟指的是哪个粘度。粘度通常有零剪切粘度、塑性粘度、表观粘度、平衡粘度、相对粘度等多种,即使对于同一种油墨,这些粘度的数值也都不一样。许多测试结果能够证明胶印油墨不是塑性流体、也不具备假塑性流体的流动特征,因此,用塑性粘度的说法也不一定科学。
2.2 油墨的粘性
油墨的粘性是指油墨抵抗墨层分裂的力,粘性影响着油墨由一个载体向另一载体传递,如墨辊间、墨辊向印版、印版向橡皮布的传递等。从润湿的角度看,油墨的粘性可以看成是油墨与油墨间的自结合力。油墨的粘性及对载体的附着性之间必须满足一定关系,粘性太大附着力低则容易产生纸张拉毛印刷故障,反之粘性太小附着力过强则会影响油墨的转移、并易导致“飞墨”等印刷故障。目前,油墨的粘性一般利用油墨粘性仪进行测试,通过拍摄油墨分裂瞬间的“墨丝”形态,也可以分析油墨的粘性,并可以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2.3 调墨油及撤粘剂对胶印油墨粘度的影响
用调墨油稀释油墨,可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图4为在油墨中加入不同百分比的6号调墨油测试的各样品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图5为相同样品的粘性与调墨油含量的关系,图中曲线从上至下分别为调墨油或撤粘剂含量0%、1%、3%、5%和8%。调墨油及撤粘剂加入量对油墨的粘度均有影响,且调墨油对粘度的影响更大。调墨油主要用于调整油墨的粘度,理所当然,其加入量越多,对粘度的影响越大,而且,随着调墨油含量的增加,油墨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变缓。撤粘剂主要用于减小油墨的粘性,但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撤粘剂用量对油墨的粘度影响也较大,但撤粘剂的加入量对油墨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影响不大。
2.4 调墨油及撤粘剂对胶印油墨粘性的影响
调墨油及撤粘剂的加入量对油墨的粘性均有影响,含量越多粘性越低。撤粘剂对油墨粘性的影响比调墨油对油墨粘性的影响更大。
调墨油及撤粘剂对油墨的粘度和粘性都有影响,随着加入量的增加两者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调墨油不仅可以降低油墨的粘度,也降低油墨的粘性;同样,撤粘剂不尽减小油墨的粘性,同时也降低油墨的粘度,并非调墨油不改变油墨粘性、撤粘剂不改变油墨的粘度。
·胶版印刷中喷粉沉积现象及解决措施[4-27]
·胶印油墨流变学与印刷适性[4-27]
·柔版印刷制版机上如何做正曝光试验[4-27]
·工作性能中正确认识印刷机的好坏[4-27]
·凹版印刷主要应用领域:杂志、目录[4-27]
·我国凹印设备的应用现状和水平[4-27]
·电子轴传动技术在凹版印刷机上的应[4-27]
·凹版印刷油墨常用稀释剂[4-27]
·各种凹版印刷方式的油墨术语[4-27]
·柔版印刷制版机上如何做背曝光试验[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