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收缩标签:助饮料包装新趋势

  热收缩套标属于套筒标签,是一种采用专用油墨印刷在塑料薄膜或塑料管上的薄膜标签。贴标时,在加热条件下,收缩标签便会很快地沿着容器的外轮廓收缩,紧贴在容器表面,营造出“从头到脚”全方位包装瓶体的效果。


  热收缩膜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利用玻璃材质制作了轻量型330ml碳酸饮料瓶包装。由于玻璃极易破损,为了让包装更加安全可靠,日本企业通过使用OPS热收缩套标,对玻璃包装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从此开启了热收缩套标使用的大潮,其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1982年在美国芝加哥,强生公司的泰诺特浓胶囊被人搀入氰化钾,发生数起死亡事件,社会为之震惊。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当时美国市场上的非处方药品无人购买,防窃启包装的开发被提上议程。由于生产过程并不复杂,生产厂商在引进设备后可迅速投入,热收缩套标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995年,英国SnakeBite啤酒品牌为其新包装引进了一款应用于小口长颈玻璃啤酒瓶的套标技术,此项技术由SiaMemarnia发明。新包装的推广意外地打开了更多潜在的新市场。从此,品牌商不再仅仅抓住容器本身的颜色或表面质量不放,其关注重点从容器转变为套标,因为套标可覆盖整个容器的表面,成为创造新外观形式的独特方法。这完全是思维观念的深刻改变。


  从以上三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热收缩套标从诞生到推广开来,都离不开强大的需求动力。随着材料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今的热收缩套标改变着零售包装的外观形式,并为包装带来了不断升级的货架吸引力。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