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凹印中如何控制油墨印刷粘度?
在我们了解了油墨印刷粘度、粘性与这些质量问题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接下来讨论在高速凹印中如何去控制油墨印刷粘度的问题。
油墨由有机溶剂、连结料、颜料、添加剂、助料等组成。当这些原料已定,加工程度、方法以及各成分组成已定,颜料转移的好坏主要就跟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实践证明油墨印刷粘度有一定范围(11-24S,使用察恩粘度杯3号),油墨印刷粘度越大,颜料转移的效果就越差。因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树脂或添加剂及助剂等,给予其流动性,使颜料容易分散。当油墨印刷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就处于过度饱和状态,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就差,不能均匀分散,而是成团出现,容易堆积在一起,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油墨印刷粘度太大时,颜料甚至根本就不能进入网眼内,就更谈不上转移了。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堵版现象。因此,我们只要让树脂、颜料等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胶体体系不是处于过度饱和状态,而是饱和状态或非饱和状态,让颜料等物质能很好地分散在其中,形成均匀细腻的胶体体系,这样颜料进出网眼就顺利了,问题就可解决。有些油墨厂家建议油墨印刷粘度在15-18S(察恩粘度杯3号)之间。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高速凹印机中(印速在100-260m/min),为了保证良好的转移效果,而又能长时间印刷,提高效率,油墨印刷粘度一般在11-15S(察恩粘度杯3号)之间寻找其理想状态点。
在塑料凹版印刷中,还经常出现脏版问题。其现象为滚筒的非印刷面也会沾上朦朦胧胧的一层树脂(树脂中夹带颜料),并转印给承印物,使承印物呈现片状污脏,或表现为线状污脏。脏版现象的根源除了与刮刀的软硬度、刮刀压力、刮刀的接触角度、版筒的质量等有关外,主要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正如上面所述,印刷粘度太大时,树脂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差,没能均匀分散,容易堆积在一起,在刮刀和版筒的相对高速运动之下,刮刀和版筒就容易损伤,从而容易发生线状污脏。同等由于树脂等也是处于过饱和的状态,大量树脂聚结在一起,以及树脂对滚筒的亲和性,在刮刀压力之下,树脂便会紧紧地粘在滚筒上(树脂中夹带颜料),这样便出现片状污脏。一般来说,油墨印刷粘度小,脏版现象就不容易发生。
然而,如果油墨印刷粘度太小,说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要少,这样便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印品会泛白,变得暗淡无光,缺乏光泽。因此,如印品需要有较好的光泽度,一般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油墨印刷粘度(13-19S,察恩3号杯),即树脂、颜料成分相对要多些,以满足印品的需要。
同时,油墨印刷在塑料上干燥后成为墨膜时,能将包裹的颜料牢固地附着在塑料表面,树脂便是对塑料牢固附着的主要材料。因此颜料粘接牢固度也与油墨的印刷粘度大小有关。这说明树脂、颜料两者在油墨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而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颜料粘接牢固度才大。
在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之下,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3号杯)以上,静电现象一般不会发生。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3号杯)以下,随着粘度的变小,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飞墨、转移不良、颜料极不规则的水渍状等静电现象会随之发生并加重。
鉴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般在11-17S(察恩3号杯)之间寻找油墨印刷粘度的理想状态点。如果在这范围内出现静电现象,本着互相兼顾的原则,一般不用提高油墨印刷粘度的方法去消除静电,而是通过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改变稀释剂成分结构,安装除静电刷、使用静电防止剂等方法消除静电。这样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与成品率,为印刷企业获得利润打下必要基础。
油墨由有机溶剂、连结料、颜料、添加剂、助料等组成。当这些原料已定,加工程度、方法以及各成分组成已定,颜料转移的好坏主要就跟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实践证明油墨印刷粘度有一定范围(11-24S,使用察恩粘度杯3号),油墨印刷粘度越大,颜料转移的效果就越差。因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树脂或添加剂及助剂等,给予其流动性,使颜料容易分散。当油墨印刷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就处于过度饱和状态,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就差,不能均匀分散,而是成团出现,容易堆积在一起,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油墨印刷粘度太大时,颜料甚至根本就不能进入网眼内,就更谈不上转移了。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堵版现象。因此,我们只要让树脂、颜料等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胶体体系不是处于过度饱和状态,而是饱和状态或非饱和状态,让颜料等物质能很好地分散在其中,形成均匀细腻的胶体体系,这样颜料进出网眼就顺利了,问题就可解决。有些油墨厂家建议油墨印刷粘度在15-18S(察恩粘度杯3号)之间。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高速凹印机中(印速在100-260m/min),为了保证良好的转移效果,而又能长时间印刷,提高效率,油墨印刷粘度一般在11-15S(察恩粘度杯3号)之间寻找其理想状态点。
在塑料凹版印刷中,还经常出现脏版问题。其现象为滚筒的非印刷面也会沾上朦朦胧胧的一层树脂(树脂中夹带颜料),并转印给承印物,使承印物呈现片状污脏,或表现为线状污脏。脏版现象的根源除了与刮刀的软硬度、刮刀压力、刮刀的接触角度、版筒的质量等有关外,主要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正如上面所述,印刷粘度太大时,树脂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差,没能均匀分散,容易堆积在一起,在刮刀和版筒的相对高速运动之下,刮刀和版筒就容易损伤,从而容易发生线状污脏。同等由于树脂等也是处于过饱和的状态,大量树脂聚结在一起,以及树脂对滚筒的亲和性,在刮刀压力之下,树脂便会紧紧地粘在滚筒上(树脂中夹带颜料),这样便出现片状污脏。一般来说,油墨印刷粘度小,脏版现象就不容易发生。
然而,如果油墨印刷粘度太小,说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要少,这样便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印品会泛白,变得暗淡无光,缺乏光泽。因此,如印品需要有较好的光泽度,一般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油墨印刷粘度(13-19S,察恩3号杯),即树脂、颜料成分相对要多些,以满足印品的需要。
同时,油墨印刷在塑料上干燥后成为墨膜时,能将包裹的颜料牢固地附着在塑料表面,树脂便是对塑料牢固附着的主要材料。因此颜料粘接牢固度也与油墨的印刷粘度大小有关。这说明树脂、颜料两者在油墨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而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颜料粘接牢固度才大。
在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之下,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3号杯)以上,静电现象一般不会发生。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3号杯)以下,随着粘度的变小,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飞墨、转移不良、颜料极不规则的水渍状等静电现象会随之发生并加重。
鉴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般在11-17S(察恩3号杯)之间寻找油墨印刷粘度的理想状态点。如果在这范围内出现静电现象,本着互相兼顾的原则,一般不用提高油墨印刷粘度的方法去消除静电,而是通过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改变稀释剂成分结构,安装除静电刷、使用静电防止剂等方法消除静电。这样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与成品率,为印刷企业获得利润打下必要基础。
相关资讯:
·软包装凹版油墨是这么来检测细度滴[1-14]
·这几种复合油墨,各有优缺点[1-14]
·溶剂在凹印油墨中的作用有哪些?[1-14]
·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制作过程[1-14]
·胶印、预印、柔印大比拼,哪种方式[1-14]
·标签柔印水性油墨的质量需求[1-14]
·使用油墨刮刀应注意什么?[1-14]
·油墨印刷粘度与粘性的区别与联系[10-28]
·选择印刷油墨,不得不考虑的几个关[10-28]
·常用塑料薄膜的印刷技巧[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