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热封离层的难题,该如何解决?

【正文】热封离层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最复杂、也是最头痛的问题。有不少药品包装用复合膜在检验中有高的复合强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离层,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热封离层都是由于油墨的附着力或粘合剂的粘合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只是我们通常测得的复合强度是常温下的复合强度,而复合强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只有确定在热封的高温度下油墨和粘合剂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粘合强度,才能保证热封时不离层。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离层一般发生在PET/  AL  ,特别是当PET  有满版油墨时,特别容易离层。铝箔与印刷膜离层后,铝箔失去了支撑的强度层,因而在铝箔离层的过程中也常常伴随铝箔的压穿和断裂。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离层还是与包装机关系极大,一般液压式立式自动包装机特别容易离层,而合掌式立式自动包装机(如大松的包装机)  就不容易离层。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离层就复合膜而言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


1)  粘合剂的选择错误


粘合剂的选择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关键,粘合剂在批量使用前一定要做一系列不同主剂和固化剂配比的PET  (印大面积油墨)  /AL/  PE  结构的实验,检测其常温下的复合强度和高温下的复合强度。


2)  固化剂配比失调


当固化剂由于种种原因而消耗一部分时,就会影响粘合剂的正常配比,由于粘合剂的固化剂与主剂的配比,在较宽范围内一般不会影响常温测试的复合强度,因而一般的出厂检测不易发现问题。固化剂配比的失调可能原因有:  ①人为配比的差错;  ②环境湿度太大;  ③溶剂中含有水份、醇或活性H  基因;  ④油墨中的溶剂没有充分烘干。


3)  固化不充分,温度太低


如果未到固化时间就急于出货,由于胶粘剂未充分交联,其粘合层的耐热性较差,所以可能虽然有较高的复合强度,但仍然会产生热封离层。未到固化时间已出货的产品,虽然可以在常温的停放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继续反应,但事实证明许多粘合剂来到规定时间就出固化室后,无论在室温停放时间多长时间,其产品的耐热性远不如按规定固化的产品的耐热性。


许多粘合剂在低温下固化后的复合强度和耐热性都会比正常温度下固化的复合强度明显降低。同时低温固化较长时间后,再放回正常温度下固化,再长的固化时间都不能达到原来高温固化的效果。这时唯一的一个可能,可以补救措施是大幅度提高固化温度。


4)  干燥的问题


由于在印刷或复合时溶剂没有挥发干净,残余溶剂较多,虽然这些溶剂可能不带活泼氢,不会对粘合剂的交联反应造成影响,但是由于溶剂会溶胀粘合剂层,且在高温下可能会气化,因而虽然对常温下的复合强度没有多大影响,但却可能造成热封离层。


对于象纸张和玻璃纸那样的吸潮性的材料,由于在热封过程中纸张和玻璃纸中的水份汽化,汽化的水蒸汽有可能会“顶开”胶粘层造成离层,因而应控制纸张、玻璃纸及其复合产品的水份。一般纸张、玻璃纸与铝箔的复合不建议用干法复合工艺,建议采用挤出复合工艺,这样可以避免热封离层的产生。


5)  印刷油墨的影响


印刷油墨对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热封离层的影响一般有两种,一是由于油墨中未挥发的活性溶剂、油墨中的树脂或添加剂消耗一部分的固化剂,从而引起粘合剂的主剂与固化剂配比失调造成热封离层。一般油墨的冲淡量较大时(用量≥80  %)  ,不使用调油墨冲淡,而是使用冷淡剂冲淡,但有许多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生产企业仍使用调油墨做大剂量的冲淡。由于调墨油中树脂的成分很高,因而很容易消耗粘合剂的固化剂,同过由于树脂成分较高,油墨较难干燥,因而在大量使用调墨油的大面积印刷场合极易产生热封离层现象。要解决该问题,务必在大剂量冲淡的场合使用冲淡剂,如果一定要用调墨油,务必保证油墨充分烘干(可再烘一次)  ,同时可在油墨中加入油墨固化剂(对聚氨酯油墨而言)  ,在经过反复实验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印刷油墨对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热封离层影响的另一种情况是;油墨本身墨层的耐热性欠佳,在热封时油墨层被破坏而引起热封离层。当使用不耐热的聚酸胺类油墨或将氯化聚丙烯类油墨用于高温热封场合时都可能产生热封离层。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