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软包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苍南软包装印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广大软包装印刷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跌宕起伏的创业道路上,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使苍南软包装印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回顾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1年—1989年)
苍南软包装印刷于改革开放初期起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苍南县(当时尚未从平阳县析出)金乡镇和钱库镇的手工丝网印刷盛行,加工印刷饭菜票、徽章、红皮证书等“四小商品”,老百姓掌握了一定的印刷技术。1981年,巴曹镇九刀连村退伍军人林友培敏感地捕捉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怀着朴素的致富愿望,多次单独自费到上海以及其他城市考察,了解市场信息,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市场上刚刚兴起的塑膜包装上。他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合20多位本村村民,购进简易圆盘印刷机和丝网印刷机,对外承接塑膜软包装加工业务。1982年,他们再次发动村民入股,共募得46股计36800元(后追加至55200元),从海宁市购回一台四色鼓式轮转机,成立了温州地区首家塑膜彩印厂——新城装潢工艺厂。由于本地没有相关配套,新城装潢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油墨溶剂都要从海宁市采购,制版则需专人赴海宁生产带回,快则一周,慢则半月,经营十分困难。加上股东众多人心不齐以及市场失利等诸多原因,新城装潢厂一度面临倒闭。1984年,林友培等人抓阄承包该厂,由于正确的经营策略和市场需求的兴起,新城装潢厂迎来了“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可喜局面。
新城装潢厂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软包装印刷发展。1984年之后,钱库章均垟村、项东村、括山孙家河村、金乡镇河头村和南门也先后引进鼓式轮转机,先后兴办塑膜软包装厂。如1985年投产的钱库镇项桥乡苍南日用制品厂(浙江港发软包装有限公司前身),在厂长项金杰的主持下先后引进六色鼓式轮转机、干式复合机、真空镀膜机、柔版印刷机,成为温州地区最早投入生产的彩印复合一条龙软包装生产厂家(比原温州申瓯软包装厂还早5个月)。
上述几家软包装厂,尤其是新城装潢厂和苍南县日用制品厂的股东和员工,在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后纷纷出走,或就在本村独立门户,或到钱库、龙港等镇另起炉灶,也加入到软包装创业的大潮之中,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尤其是随着龙港建镇活动声势浩大地展开,对周边乡镇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吸附力”,随着1986年由九刀连人创办的第一家软包装厂出现在龙港之后,苍南县民政塑印厂、苍南县民政制版厂、意达日用薄膜厂、薄膜彩印厂、华东制版厂等企业先后进入龙港发展。
至1989年,全县从事塑膜彩印的企业有30多家,苍南县日用制品厂则成为温州地区最大的印刷包装乡镇企业,浙江省集体劳模,企业所在地项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被选为省人大代表。
随着塑膜彩印厂的增多,相应的配套产业也开始起步。如1984年,九刀连出现第一家吹膜厂,生产的高压聚乙烯是部分软包装产品的原材料之一,随即金乡镇也兴办了薄膜厂。1987年,苍南第一家手工凹印制版厂在九刀连开业,次年,钱库和龙港镇也相继有手工制版厂出现。海宁和上海的油墨厂也在苍南设立了代销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苍南软包装企业数量少,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主要印刷设备是鼓式轮转机,色数一般只有4—5个色,印刷速度大约每分钟20—30米。三边封等后道加工设备尚未出现,多依靠手工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2、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
苍南软包装印刷在1990年—1999年期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行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非常有利的因素促进了它的发展。
首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出现回升,GDP增长从1990年3.9%的波谷上升到8%,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更是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大政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经济生活十分活跃,这是苍南软包装印刷在这一阶段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作为新颖的包装形式,软包装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如苍南的卤制品因风味独特而深受老百姓喜爱,但因过去一直无法解决包装保鲜问题而仅仅流通于本地市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采用真空蒸煮袋包装之后,产品才迅速走红全国。至1995年苍南卤制品产值达到了5亿元,其每年为苍南软包装行业带来的蒸煮袋产值达到了三、四千万元。不惟卤制品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产品采用软包装的比比皆是。由于产品供不应求,软包装行业的利润高达30%,这是本阶段苍南软包装印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再次是苍南县的龙港、钱库等乡镇城镇化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城镇的便利吸引了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进城办厂。许多软包装厂在这个时候向这两个乡镇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如巴曹镇九刀连村,全村2200多人绝大多数在这一阶段迁到龙港镇从事软包装及相关行业。空间上的集聚带来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工序配套上的方便,如原先材料需要亲自到海宁或者广州采购,这个阶段龙港已经有不少专业出售原材料的门店,打个电话即可送货上门。良好的外部条件,让办企业的难度大为降低,这是苍南软包装企业数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一个因素是技术的快速进步。九十年代初期,国产组式凹印机开始在苍南粉墨登场,印刷幅面更宽,印刷速度约50—60m/min,是鼓式轮转机的2—3倍,很快得到了普及。同时,半自动干式复合机、手工制袋机手工腐蚀式制版设备逐渐被淘汰,全自动干式复合机、全自动制袋机、德国海尔电子雕刻制版设备、德国雷芬豪泰技术制造的旋转膜头吹膜机组等被广泛应用;在在油墨的选用上,实现了从表印油墨生产复合包装到全部采用复合油墨(里印油墨)或聚氨酯油墨的转变,并率先在全国采用双组份聚氨酯型胶黏剂;在后道制袋工序上实现了全部采用全自动纠偏伺服电机控制的三边、中封制袋机等等;软包装产品从原来的单一表印薄膜包装、标签印刷和普通的塑塑复合软包装,发展成为抽真空耐蒸煮软包装、铝箔镀铝三复合避光软包装,全自动三边封、中封制袋,层次版、电雕版印刷等等。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使行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苍南软包装迎来了大发展。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短短十年间,苍南县软包装印刷企业从30多家发展到300多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塑膜软包装生产基地。
3、整顿提高阶段(2000年—2010年)
苍南软包装印刷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低、小、散”严重的现象,甚至有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制假售假,严重损害了苍南印刷行业的声誉,制约了行业正常发展。2001年6月,苍南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印刷业整治重点区域。2003年劣质奶粉事件爆发,部分劣质奶粉的包装出自苍南,使苍南软包装业再遭重创。
为了整顿市场秩序,促进印刷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苍南县人民政府把印刷业整治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围绕“查源端窝、标本兼治、打假扶优、重塑形象”的工作方针,以“压缩总量,优化结构”为目标,采用“提高门槛淘汰一批,联合兼并压缩一批,扶优扶强壮大一批”的办法,取缔、兼并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全县软包装企业从300多家减少到220多家。同时,龙港镇和钱库镇狠抓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入园。到目前为止,已有120多家软包装企业进入园区或自建厂房生产经营。
通过整顿,苍南软包装企业虽然数量减少,但结构明显优化,行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全县出现软包装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4家,通过药监局GMP认证企业1家,通过出入境食品包装备案企业5家,通过食品包装安全QS认证企业70家。苍南软包装行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正规化发展。
进入新世纪,电脑多色高速凹印机在苍南逐渐普及,印刷色数大多七色、八色以上,印刷速度每分钟达100多米,较之九十年代提高了一倍。最近,钱库镇的温州巨星印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内自主创新研制开发的300m/min无轴装版九色凹印机,设计印刷速度每分钟可达260米,套印精度±0.1mm,生产效率是普通电脑高速凹印机的数倍。三边封袋子不再“一统天下”,自立袋、拉链袋、带嘴口袋等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苍南软包装印刷在许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柔印中的油墨刮刀[1-14]
·预套准凹印机将成为软包装用户的最[8-22]
·UV油墨为印刷包装市场带来新突破[8-21]
·UV油墨和UV 光油已成为包装印[8-21]
·市场上主要出售哪几种环保UV金属[8-21]
·氧化铬陶瓷在网纹辊工业中的应用[8-21]
·在报纸印刷辊方面应用的最新成果[8-21]
·包装印刷液体油墨现状及发展趋势[8-17]
·药品铝箔印刷用聚氯乙烯材料的应用[8-17]
·药品包装用承印材料铝箔的应用现状[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