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脏版与油墨粘度的关系

脏版在塑料凹版印刷中,在滚筒的非印刷面粘上薄薄的一层树脂(树脂中夹带颜料),即在印版滚筒的非印刷面经常粘有一层若有若无的油墨,并转印到承印物上,使印刷品呈现出片状或线条状的污脏,这就是脏版(也称雾版)故障。产生脏版问题的原因除了有刮刀(包括刮刀的软硬度、刮刀压力、刮刀的接触角度)、印版的质量、油墨配方外,主要还与油墨的黏度有关。如油墨黏度太大,油墨的黏性就变大,树脂、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差,不能均匀分散,容易堆积在一起。


油墨中的颜料在油墨体系中分布不均匀,或者油墨中的树脂未能将颜料颗粒很好地包裹,这样颜料颗粒之间会重新聚集,形成较大的颜料团体(即返粗现象),在刮刀和版筒的相对高速运动之下,刮刀和版筒就容易损伤,这些较大颗粒在印刷中极易形成线状或条状刀线,发生线状污脏。此外,由于树脂等也是处于过饱和状态,大量树脂聚结在一起,以及树脂对滚筒的亲和性。


刮刀压力之下,树脂便会紧紧地粘在滚筒上(树脂中夹带颜料),这样便出现片状污脏。在印版的高速运动下,油墨还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刮墨刀,这样刮墨刀就很难将非图文部分的油墨顺利地刮掉而产生脏版。  


一般来说,油墨的黏度越小,就越不容易产生脏版问题。但如果油墨黏度太小,说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要少,这样便不能在干煤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因而泛白,缺乏光泽。如印品需要有较好的光泽度,一般就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油墨黏度(13~19秒,察恩3号杯),即树脂、颜料成分相对要多些,以满足印品的需要。但要特别注意黏度大带来的脏版现象。


此外,油墨印刷在塑料上干燥后成为墨膜时,应能将包裹的颜料牢固地附着在塑料表面,树脂便是塑料牢固附着的主要材料。因此,颜料黏结牢固也跟油墨的黏度大小有关,这说明树脂、颜料两者在油墨中的比例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而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颜料黏结牢固度才符合要求。在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条件下,油墨黏度在16秒(察恩3号杯)以上,静电现象一般不会发生。油墨黏度在l6秒(察恩3号杯)以下,随着黏度变小,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飞墨、转移不良、颜料极不规则的水渍状等静电现象便随之发生并加重。


因此,在实际印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印刷油墨黏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黏度,提高印品质量。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