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像凹版制版工艺流程
照像凹版又称影写版。它是用照像所得的阴像底片(可以足线划稿、连续调稿、单色稿或彩色分色片),拷翻成阳像底片.经修整后使用,在敏化处理后的碳素纸(carbon tissue)上,先用凹印用的网屏曝光,然后用阳像底片曝光,碳素纸上的感光层,按其阳像浓淡不同的密度,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再将曝光后的碳素纸过版到铜滚筒面上,经温水浸泡,逐渐把没有硬化的胶质溶掉,再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腐蚀,由于底片图文部分的层次密度不同。经冲后得到硬化程度不同的胶层,因此,在腐蚀过程中三氯化铁溶液对胶层的渗透程度也不同,按腐蚀时间的长短,形成了深浅不同的凹陷,从而得到图像层次丰富的凹版。
照像凹版制版工艺流程为:照像→修版→拼版→晒版→过版→填版→腐蚀→打样→整版→镀铬。
1.照像
照像时不论是线划稿、连续调原稿、单色原稿或彩色原稿,其工艺及对底片的质量要求、基本上与凹版制版和平版制版的要求相同,仅对连续调原稿在照像过程中,不必加网,仍保持连续调的底片,用照像所得到的阴像底片,再经过拷贝,制出可供晒版的反阳像底片,对反阳像底片的要求是层次丰富,密度适当,文字、线划清晰,无擦痕斑点。
2.修版
原稿复制成底片,在复制过程中原稿的色调、层次会受到一些损失,修版工作就是对受到损失的色调、层次加以补救和调整。
照像凹版用阳像底片的质量特别重要,阳像底片将直接用来晒制碳系纸,再转移到铜印版滚筒上,阳像底片在层次上如有不足之处,则在铜印版滚筒上不好进行修正,所以在晒碳素纸之前必须对阳像底片加以仔细修正。
凹版底片的修正工艺与平版不同,平版所用的阳像底片是已经加过网的,底片上图像的层次是通过大小不同的网点表现的,因此,在修版时是对网点的大小进行修整,以达到改变层次的目的,而凹版是不加网的连续调底片,修版时是对底片的密度进行加深或减淡。
修版的内容包括:修正原稿的缺陷,作适当的艺术加工,调整色彩的平衡,纠正底片的密度和反差,修补制版中出现的脏痕。
3.拼版
拼版是根据设计的版式;装订的方式,将各种不同尺寸的图像及文字底片按要求拼贴在透明版上。
首先根据版式画出台纸,台纸是印刷厂内部使用的一种标有各种版面规格,尺寸和版面内容安排的设计图纸。台纸规定了版面内各部分的安排,是拼版工作的依据。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印件在制版、印刷,装订中的工艺过程,台纸以往都用伸缩件极小的纸,用手工绘制。台纸上按印刷纸张尺寸和印版滚简尺寸用墨线画成细而直的垂线、直角、中线,画出裁切线、网版纸、切口、订口、版口线以及页码的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用自动绘图机绘制台纸,以拼版草图为原稿,在设计台上输入制图数据,在显示屏上确认后,将图形处理数据输入磁盘,自动绘图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依据磁盘中的图形数据,按程序由绘图机上的绘图头进行绘图,速度与精度比手工绘图快而精确,绘图头不仅能用笔绘图,而且能用刀进行刻图,在红撕膜片上刻上线划,根据需要刻出的红撕膜片可以作为蒙版用,或作为阴图拼版用。
按照台纸把阳图底片进行拼贴,拼贴工作容易发生差错,如图文位置错误、图与文字说明不符、图形正反方向错误等。因此,拼版工作要极细致,并经多次审校、改版后才能晒版。一般在拼版工作结束后,晒出蓝图,供有关部门审校。
·油墨的干燥性不当而引起的印刷故障[12-24]
·优质油墨可以降低凹印成本[12-24]
·单凹技术实现特殊效果的优势[12-20]
·单凹技术在组合印刷工艺中的应用[12-20]
·凹印制版厂常用的退铬工艺[12-11]
·腐蚀凹印制版的前端解决方案[12-11]
·搞好凹印版辊保养,提高版辊的使用[12-10]
·纸张凹版印刷与塑料凹版印刷的区别[11-13]
·凹版印刷文稿的技术方面的设计 [11-13]
·机组式凹印机放卷常见故障的排除[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