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柔性印刷故障与解决措施

该类油墨(为柔性凸版和照相凹版)在印刷过程中的其它故障与补救措施同凹版表印相同。
  1.色相不准
  主要原因:
  ①油墨本身不对;
  ②油墨粘度过低;
  ③油墨体系共溶剂对树脂失去了溶解作用或侵入酸性物质而分层或沉淀;
  ④油墨搅拌不均匀;
  ⑤油墨流动性差而转移不良。
  补救措施:
  ①掺入原墨或换掺油墨。
  ②加入3-5%的乙醇或异丙醇或乙醇,再搅拌3-5分钟使其达到互溶(再调整其粘度)。
  ③醇胺,再经搅拌,过滤后使油墨重新恢复墨性,尔后上机印刷。
  ④检查印版及墨辊是否老化或网纹辊堵塞,一般清洗印版和墨辊或重新制版或更换墨辊。
  2.难以着墨
  主要原因:
  ①油墨有触变性;
  ②泡沫未消除(往往过量的消泡剂则会更难消除,而且还会产生缩孔);
  ③溶剂易挥发。
  补救措施:
  ①墨桶打开后,应将油墨搅动3-5分钟(玻璃棒插入提起成线即可)再用;
  ②补加0.1-0.2%的消泡剂或加入5-15%的异丙醇使泡沫消失后开印(如果属松香树脂水墨,则加入价廉的无机盐水便可);
  ③添加适宜的溶剂(如乙醇或丁醚类)。
  3.成膜性差
  主要原因:
  ①油墨粘度高;
  ②图文轮廓边缘不干;
  ③承印物(如铜板纸数)的吸收性较差;
  ④油墨干燥不好;
  ⑤印刷压力太大或太小。
  补救措施:
  ①稀衡油墨;
  ②调节印刷压力并重视垫版;
  ③调换干性好的油墨(或加乙醇或加乙二醇);
  ④调换承印物。
  4.图文压溃
  主要原因:
  ①印刷质量不好;
  ②印压接触过紧;
  ③油墨粘度过高;
  ④油墨搅拌不匀。
  补救措施:
  ①垫版并调整印刷的高低平衡;
  ②调整印刷压力;
  ③调整粘度并改用低粘度油墨;
  ④合理搅墨。
  5.套印不准
  主要原因:
  ①承印物的PH值与油墨的PH值差距大,尤其是表面张力不平衡;
  ②第一道色压力过大或粘度过高;
  ③第一道色的油墨成膜平性太快;
  ④底色太光滑,
  补救措施:
  ①控制或选择表面张力基本一致或PH值接近的承印物;
  ②第二道色的印压加重或第二道色的印压应轻或稀释第一道色的高粘度油墨;
  ③调整好第一道色油墨的干性,尤其是与第二道色油墨成膜的微复溶性(尽量不要使第一道色晶化,即镜面化未完全干透就印后一道色)。
  6.图文模糊
  主要原因:
  ①印版的质量不良;
  ②油墨的粘度大;
  ③油墨的分散不好;
  ④印版和墨辊接触过紧。
  补救措施:
  ①印版要平整或光洁;
  ②调节油墨粘度适量控制在25-35S/涂-4杯;
  ③充分搅拌油墨;
  ④调节印刷的压力。
  7.转移不足
  主要原因:
  ①印刷压力不足;
  ②柔性凸版硬度不够,凹版(图文)太深或堵塞了网纹辊;
  ③纸张的水性过强;
  ④墨输磨损、老化;
  ⑤油墨流动性不良。
  补救措施:
  ①增加印压;
  ②检查柔性凸版硬度应在42±3%的为好,更换凹版(要求版为25-45微米之间更换弹性好的柔性版)或消除网纹辊,凹版里的堵塞物;
  ③使用憎水性较强的油墨;
  ④清洗印版干结的墨斑,并注意凹版生锈迹的表面处理。
  8.印膜无耐性
  主要原因:
  ①墨膜不耐水;
  ②不耐光;
  ③不耐磨(指印刷油墨墨膜干后)。
  补救措施:
  ①调换新墨或补加树脂液(PH值控制在8-9.3之间);
  ②更换耐光油墨或添加抗紫外线吸收剂;
  ③使用适量的油墨(如丙烯酸系或加入钙)。
  9.墨膜针孔
  主要原因:
  ①化学针孔(1)消泡剂不足或过量;(2)油墨冲淡过分:(3)低粘度的油墨着墨过多;针孔部位不同、大小不同及数量多少也不同;
  ②机械针孔(版面粗糙或着墨辊有缺陷或不通心)针孔会在同一部位,相同面积,一样数量的重复出现。
  补救措施:
  化学针孔:
  ①添加适量的消泡剂;
  ②应掺入原墨。
  机械针孔:
  ①空印磨合一段或调换印版;
  ②校正墨辊及调节印刷压力。
  10.油墨起泡
  主要原因:
  ①消泡剂不足或过量;
  ②油墨冲淡过分;
  ③低粘度的油墨着墨着墨过多;油墨抑泡剂不良或油墨的循环量不足;或管子漏气。
  补救措施:
  ①消泡剂应控制在0.2%左右;
  ②增加油墨的循环量;
  ③更换管子或修补损伤处;
  ④油墨最好存放48小时后再用(待其泡沫消失并稳定后)。
  11.油墨胶化
  主要原因:
  ①用错溶剂;
  ②与不同性质的油墨混合;
  ③贮存环境不良;
  ④油墨日久变质。
  补救措施:
  ①使用溶解性好的溶剂,尤其要适量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二醇醚类);
  ②选用同性能,同品牌厂家的油墨,进行调配基它色相油墨;
  ③调节油墨时计量放要准确;
  ④油墨用后密封贮存在通风透光的干燥处;
  ⑤调换油墨(在油墨里加入TM-3或无机盐类反胶化剂)。
  12.印版磨损
  主要原因:
  ①接触过紧;
  ②油墨里有粗硬的颗粒;
  ③纸屑尘埃混进油墨(尤其是墨斗);
  ④印压过重;
  ⑤印版质量差。
  补救措施:
  ①重新调节接触;
  ②过滤油墨;
  ③清洗墨斗(或定期);
  ④调节印压;
  ⑤重新换版。


【特别说明】:本文经中国油墨刮刀网  www.youmoguadao.com问题(工艺技术部)编辑,拷贝或转载,请说明出处,分享有理,非诚勿拷!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