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版印刷细小网点转移不良
层次版印刷中细小网点油墨转移是否正常是印刷成败的关键。这是第二次印刷的产品,所用的纸张为230g/m2白卡纸。开机对版后提速印刷,机长抽样发现青版细小网点丢失比较严重且白点子太多,调整轴墨黏度效果不明显。机长先是对比一下所用的纸张,发现此次印刷用纸表面略显粗糙,纸张粗糙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静电匀墨也难将细小网穴中的油墨转移到纸张上,于是高光部分白点较多。随后机长又看了看青版的印刷机组,发现压印辊不是静电匀墨辊。接着又对整个静电匀墨系统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毛刷已结块了,有的位置的毛刷接触不到静电匀墨辊,于是他把毛刷卸下来清理,又检查静电发生器是否正常,更换了非静电匀墨辊,更换了纸张。一切准备就绪,调整油墨黏度,再次开机后提速至一百米以上,细小网点转移正常了,白点子也消失了。
第三起:套印好好的版怎么就突然跑版了
印刷套准稳定性依靠张力控制系统和光标跟踪来维持。光标的印刷状况对套印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此外,印刷压力、烘干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套印的稳定性影响也很大。
这是一个夏季转入秋季过渡段,白天还很热,到了晚上天气就比较凉快,加上一阵北风过后湿度大幅度降低。这一次机台上印刷是宽幅80g/m2涂料纸,产品是啤酒标。多版位排版套印最细的部位只有半线(即为0.15 mm左右)。交接后机长发现中间一组印刷机组跑版了,急忙调整套印偏差,结果没有反应。机长检查放卷张力、收卷张力以及印刷机组之间的张力,没有发现张力异常。
后来检查印刷样张的光标时,发现中间有一个印刷机组的光标压印不实,并且光标的前半部分有一半已干版,这样读出来的光标信号出现了错误,跟随其后的光标依次出现了错误,这样就跑版了。最后检查了一下浮动辊的位置,发现浮动辊跑到了顶端,对输入的套印偏差没有反应。加上车间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纸张伸缩率发生了变化,干燥适性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套印不准就很正常了。调节的方法有好几种:首先调节油墨黏度保证光标印刷完整,然后依次调节各机组的烘干温度,适当地调节印刷压力和烘干温度,地面适当洒一些水增加环境的湿度。读光标正常后,调节套印偏差,适当调整印刷速度来适应纸张伸缩性要求,这样套印就正常了。
第三起:套印好好的版怎么就突然跑版了
印刷套准稳定性依靠张力控制系统和光标跟踪来维持。光标的印刷状况对套印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此外,印刷压力、烘干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套印的稳定性影响也很大。
这是一个夏季转入秋季过渡段,白天还很热,到了晚上天气就比较凉快,加上一阵北风过后湿度大幅度降低。这一次机台上印刷是宽幅80g/m2涂料纸,产品是啤酒标。多版位排版套印最细的部位只有半线(即为0.15 mm左右)。交接后机长发现中间一组印刷机组跑版了,急忙调整套印偏差,结果没有反应。机长检查放卷张力、收卷张力以及印刷机组之间的张力,没有发现张力异常。
后来检查印刷样张的光标时,发现中间有一个印刷机组的光标压印不实,并且光标的前半部分有一半已干版,这样读出来的光标信号出现了错误,跟随其后的光标依次出现了错误,这样就跑版了。最后检查了一下浮动辊的位置,发现浮动辊跑到了顶端,对输入的套印偏差没有反应。加上车间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纸张伸缩率发生了变化,干燥适性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套印不准就很正常了。调节的方法有好几种:首先调节油墨黏度保证光标印刷完整,然后依次调节各机组的烘干温度,适当地调节印刷压力和烘干温度,地面适当洒一些水增加环境的湿度。读光标正常后,调节套印偏差,适当调整印刷速度来适应纸张伸缩性要求,这样套印就正常了。
相关资讯:
·油墨对印版寿命的影响[7-26]
·如何测量凹版溶剂型油墨的表面张力[7-25]
·教你掌握好色彩知识和调墨工艺[7-25]
·包装印刷油墨结皮的危害及解决方法[7-25]
·调配很准确的油墨在印刷后会变色呢[7-24]
·调配油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7-24]
·刮墨刀角度的调整很重要[7-23]
·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特性与使用方法[7-21]
·塑料印刷过程中的反套印问题[7-21]
·搅墨棒解决油墨结皮和墨块问题[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