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刮刀浅网位置的拉丝
油墨刮刀浅网位置的拉丝
1.从设计制版源头杜绝拉丝现象
在原稿设计和制版时充分考虑印刷适性。一定要考虑到印刷方向,尽量避免从浅到深印刷;黑、品红版最容易出现浅网上拉丝,特别是黑版,由于油墨中炭精颗粒粗,在黑网很浅时,一个网点中几乎装不下一个炭精颗粒,所以更容易出现拉丝。因此大面积的黑浅网应尽量定为专灰版,降低印刷难度和废品率。
2.正确使用油墨刮刀,避免拉丝
(1)油墨刮刀的选用。镀铬版滚筒的表面硬度为HV850~1100,油墨刮刀的硬度应比印版硬度低,约在HV600左右,硬度太低油墨刮不干净,硬度太高会加速印版磨损,且会产生刀痕,影响印品质量。
(2) 油墨刮刀的平整度。装刮墨刀时,应先把刀片压平,同时从中间依次向两边拧紧螺丝,不可一步到位,需重复两三次完成,保证刀片受力均匀。
(3) 油墨刮刀的锋利度。可用600#水砂纸或2#金相砂纸修磨刮墨刀,或用专用磨刀机,将刮墨刀的背面磨成约25°的斜口,即使新刀也要磨。
(4) 油墨刮刀角度。刮墨刀角度相对正常印刷时要小,同时缩短刮墨刀与印版的接触点和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3.合理选配油墨,防止拉丝
(1) 当版面上有大面积浅网或层次过渡时,应选用质量较好的油墨,防止油墨颜料颗粒太粗引起拉丝,通常油墨的细度为15μm,太粗糙的油墨颗粒对刮墨刀、印版的损伤都很大。
(2) 调配油墨时,在对同一印版上其他图案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应考虑使用慢干溶剂,不要加入过多的醋酸乙酯等辅助性溶剂,以防墨性改变而无法进行正常印刷。
(3) 保证油墨黏度适中、稳定。拉丝的产生和油墨的黏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油墨的黏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此外,由于各品牌油墨的性能不一,溶剂的添加量也不一样,调配油墨时可参考油墨厂家提供的具体数据,并结合自身的印刷条件及所印的产品进行具体操作。
实地色块起刀位的拉丝 实地色块起刀位的拉丝表现为在实地色块的边缘因刮墨刀的抬起,造成印刷色块的边缘起虚线,一般为几毫米的短丝,其主要原因是油墨黏度过大和油墨中存在过大的颜料颗粒结晶所致。解决方法如下。
1.过滤油墨,并在使用过程中补充一定量的新墨。
2.将刮墨刀角度调整得小些,并缩短刮墨刀与印版的接触点跟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1.从设计制版源头杜绝拉丝现象
在原稿设计和制版时充分考虑印刷适性。一定要考虑到印刷方向,尽量避免从浅到深印刷;黑、品红版最容易出现浅网上拉丝,特别是黑版,由于油墨中炭精颗粒粗,在黑网很浅时,一个网点中几乎装不下一个炭精颗粒,所以更容易出现拉丝。因此大面积的黑浅网应尽量定为专灰版,降低印刷难度和废品率。
2.正确使用油墨刮刀,避免拉丝
(1)油墨刮刀的选用。镀铬版滚筒的表面硬度为HV850~1100,油墨刮刀的硬度应比印版硬度低,约在HV600左右,硬度太低油墨刮不干净,硬度太高会加速印版磨损,且会产生刀痕,影响印品质量。
(2) 油墨刮刀的平整度。装刮墨刀时,应先把刀片压平,同时从中间依次向两边拧紧螺丝,不可一步到位,需重复两三次完成,保证刀片受力均匀。
(3) 油墨刮刀的锋利度。可用600#水砂纸或2#金相砂纸修磨刮墨刀,或用专用磨刀机,将刮墨刀的背面磨成约25°的斜口,即使新刀也要磨。
(4) 油墨刮刀角度。刮墨刀角度相对正常印刷时要小,同时缩短刮墨刀与印版的接触点和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3.合理选配油墨,防止拉丝
(1) 当版面上有大面积浅网或层次过渡时,应选用质量较好的油墨,防止油墨颜料颗粒太粗引起拉丝,通常油墨的细度为15μm,太粗糙的油墨颗粒对刮墨刀、印版的损伤都很大。
(2) 调配油墨时,在对同一印版上其他图案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应考虑使用慢干溶剂,不要加入过多的醋酸乙酯等辅助性溶剂,以防墨性改变而无法进行正常印刷。
(3) 保证油墨黏度适中、稳定。拉丝的产生和油墨的黏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油墨的黏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此外,由于各品牌油墨的性能不一,溶剂的添加量也不一样,调配油墨时可参考油墨厂家提供的具体数据,并结合自身的印刷条件及所印的产品进行具体操作。
实地色块起刀位的拉丝 实地色块起刀位的拉丝表现为在实地色块的边缘因刮墨刀的抬起,造成印刷色块的边缘起虚线,一般为几毫米的短丝,其主要原因是油墨黏度过大和油墨中存在过大的颜料颗粒结晶所致。解决方法如下。
1.过滤油墨,并在使用过程中补充一定量的新墨。
2.将刮墨刀角度调整得小些,并缩短刮墨刀与印版的接触点跟压印点之间的距离。
相关资讯:
·凹印油墨刮刀的注意事项[6-11]
·轮转凹印设备进口与国产的性能对比[6-11]
·UVK(优威克)凹印油墨刮刀[6-10]
·改造凹版印刷机进行纸上印胶[6-9]
·丝印防伪不干胶标签印刷要点[6-9]
·凹版油墨中常用溶剂[6-8]
·卷烟包装印刷工艺花样越来越多[6-8]
·纸箱预印的生产设备与工艺[6-8]
·卷筒纸预印优于平张胶印预印[6-8]
·醇溶凹印油墨使用方法[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