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墨刀的装配及上机调试
刮墨刀的装配及上机调试注意事项
业内有句俗语:“凹印就玩一把刮墨刀。”由此可见用好刮墨刀对凹印工艺的重要性。凹印中覆膜,刮墨刀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印刷故障的多少、生产消耗的高低以及印版使用寿命的长短。
装配刮墨刀前,应用手指捏住刮墨刀两端,对光检查刀片是否有褶皱、鼓凸,刀口是否有缺口。确认无缺陷后数字出版,将刀片放入刮墨刀架内,拧紧螺钉,一般拧螺钉的顺序为从中间至两端依次拧(也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依次拧)。此处要注意调节刮墨刀至压印点的距离,一般在8~10mm(用尺子测量)。因为如果距离太近,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拉墨问题收购,但刮墨刀使用寿命不长,印品近刀口部分容易发白,而且会对印版造成损伤,缩短印版使用寿命;如果距离过远,容易产生拉墨、重影等印刷弊病。此外按需印刷,刮墨刀至压印点的距离还必须根据色组所用油墨的性质来确定。印后工艺
拧上刮墨刀后,还要用600#细水砂纸在其上涂抹机油,然后用磨砂纸轻轻除去粗糙颗粒,再用手指捏住砂纸对刮墨刀刀刃来回打磨10余次,以除去刀刃的毛刺设备,注意每次打磨行程必须至刮墨刀片两端。然后清洁刮墨刀,抬起刮墨刀架,对光从一端至另一端检查刮墨刀在刀架内是否平直、有无水波纹及褶皱纹,如果刮墨刀不平直、有水波纹及褶皱纹,上机后刮墨刀刮墨就不均匀喷墨,还会带来拉墨、重影等印刷弊病,必须重新装配。
将刮墨刀装入印刷色组,紧固锁紧装置,并调节平衡装置,使刮墨刀刀刃与版面平行且轻微、均匀接触标签,然后上墨,转动印版,并慢慢加大压力,观察刮墨刀刮墨是否均匀,直到将压力加至所需参数(因设备机型差异乐凯二胶,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参数指标)。将机速升至130~160米/分钟,使刮墨刀与印版充分磨合5~10分钟,用竹签来回清理刮墨刀与印版接触部分,这样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刮墨刀毛刺带来的拉墨及重影等印刷弊病。通常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接触角度在65°~75°故障分析与排除,角度过大,容易产生大量粗墨线,角度过小印品近刀口部分会出现发白现象。
业内有句俗语:“凹印就玩一把刮墨刀。”由此可见用好刮墨刀对凹印工艺的重要性。凹印中覆膜,刮墨刀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印刷故障的多少、生产消耗的高低以及印版使用寿命的长短。
装配刮墨刀前,应用手指捏住刮墨刀两端,对光检查刀片是否有褶皱、鼓凸,刀口是否有缺口。确认无缺陷后数字出版,将刀片放入刮墨刀架内,拧紧螺钉,一般拧螺钉的顺序为从中间至两端依次拧(也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依次拧)。此处要注意调节刮墨刀至压印点的距离,一般在8~10mm(用尺子测量)。因为如果距离太近,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拉墨问题收购,但刮墨刀使用寿命不长,印品近刀口部分容易发白,而且会对印版造成损伤,缩短印版使用寿命;如果距离过远,容易产生拉墨、重影等印刷弊病。此外按需印刷,刮墨刀至压印点的距离还必须根据色组所用油墨的性质来确定。印后工艺
拧上刮墨刀后,还要用600#细水砂纸在其上涂抹机油,然后用磨砂纸轻轻除去粗糙颗粒,再用手指捏住砂纸对刮墨刀刀刃来回打磨10余次,以除去刀刃的毛刺设备,注意每次打磨行程必须至刮墨刀片两端。然后清洁刮墨刀,抬起刮墨刀架,对光从一端至另一端检查刮墨刀在刀架内是否平直、有无水波纹及褶皱纹,如果刮墨刀不平直、有水波纹及褶皱纹,上机后刮墨刀刮墨就不均匀喷墨,还会带来拉墨、重影等印刷弊病,必须重新装配。
将刮墨刀装入印刷色组,紧固锁紧装置,并调节平衡装置,使刮墨刀刀刃与版面平行且轻微、均匀接触标签,然后上墨,转动印版,并慢慢加大压力,观察刮墨刀刮墨是否均匀,直到将压力加至所需参数(因设备机型差异乐凯二胶,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参数指标)。将机速升至130~160米/分钟,使刮墨刀与印版充分磨合5~10分钟,用竹签来回清理刮墨刀与印版接触部分,这样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刮墨刀毛刺带来的拉墨及重影等印刷弊病。通常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接触角度在65°~75°故障分析与排除,角度过大,容易产生大量粗墨线,角度过小印品近刀口部分会出现发白现象。
相关资讯:
·使用油墨刮刀应注意什么?[1-14]
·油墨刮刀好坏直接影响印品质量[6-11]
·如何选择好的凹印刮墨刀?[6-11]
·油墨刮刀及凹印版辊保养[6-10]
·(优威克)油墨刮刀技术说明[6-10]
·水性凹版印刷油墨技术说明[6-9]
·印刷工艺对套印波动的影响[6-9]
·凹版印刷版辊(印版)的使用与保护[6-9]
·搅墨棒让印刷油墨表面不结皮[6-9]
·溶剂型凹版印刷机油墨特性[6-9]
·凹印机套印精度[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