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滚筒的加工过程简单介绍

     由于凹版工艺的需要,对凹版滚筒的制作提出严格的精度要求,加工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许多工序还采用特殊的方法在专门的加工设备上进行加工,现介绍如下。  
     (一)新凹版滚筒的加工过程  
     1.滚筒材料。现在一般凹版的版体材料为无缝钢管,因这种材料在市场上均有出售,不需要专门制作,一般价格便宜,货源较充足,并且钢的加工性能也比较好。  
     2.金工加工。滚筒的加工一般在普通车床和磨床上进行。均要进行粗、半精和精加工,保证尺寸精度达到要求,表面精糙度为0.8左右。  
     3.脱脂。用弱碱或有机溶剂将加工过的滚筒表面的油脂污物去掉,使滚筒表面洁净,便于镀镍。  
     4.镀镍。镀镍是在凹版滚筒镀铜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在钢管上直接镀铜结合力差,一般先进行镀镍处理,在凹版滚筒上镀上薄薄一层金属镍,以便在镍层上镀铜。  
凹版镀镍是以硫酸镍为主的溶液中进行,在脉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镍板放出电子,Ni-2e→Ni++阴极凹版滚筒获得电版滚筒表面沉积,即Ni+++2e→Ni,这样凹版钢滚上金属镍。  
配方:硫酸镍  250g/1  
硼酸  40g/1  
氯化钠  25g/1  
电流  2A/dm2  
温度  50℃  
     5.  镀底铜。镀铜是凹版加工的一道关键工艺,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印版的加工质量。凹版滚筒镀铜采用硫酸铜电镀液的镀铜工艺,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极都发生电极反应,阳极的纯铜块放出电子,产生二价铜离子,Cu-2e→Cu2+,阴极凹版滚筒获得电子发生沉积反应,使铜离子在滚筒表面还原为铜原子,Cu2++2e→Cu,经过无数次的电极反应,在凹版滚筒表面镀上一层铜。  
配方:硫酸铜  220g/1  
硫酸  50g/1  
硬度添加剂  适量  
电流密度  15~20A/dm2  
温度  25℃  
     6.车磨加工。底铜镀成后,表面精度和尺寸精度均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进行车磨加工。车削和磨削可在通用车床和磨床上进行,也可在专用的车磨联合机床上进行。应特别注意:在车、磨时,必须采用同一加工定位基准,才能保证各加工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加工后的底铜层的厚度约为2~3mm。  
    7.脱脂。原理同3。  
    8.银处理。又称“银化”处理,或称浇注隔离溶液。一般常用的处理液的主要成份有:硫化铵[(NH4)2S]、氢氧化钠。也有硝酸银和氰化钾配制的“银化液”,但因氰化钾有毒,故很少使用。处理时将滚筒慢慢转动,把处理液均匀地浇注在滚筒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隔离层。要求能牢固地沾住铜皮,在印刷过程中不能脱开,而在印刷结束后能较顺利地将铜皮(面铜)从滚筒上剥离下来。  
     9.镀面铜。镀面铜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要求面铜层结晶细密,表面光亮平整,厚度均匀,因此在镀面铜时,对电镀液中硫酸铜的含量、硫酸的浓度、电镀液的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液的PH值等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值内。精心操作,保证面铅的质量。面铜厚度约为0.13~0.15mm。  
     10.车磨。镀面铜后,滚筒表面还要进行精细加工。一般在车磨联合机床上进行,采用金刚石刀头和金刚石砂轮进行车削和磨削,将滚筒表面铜层切削至所需直径尺寸和表面精度要求。车削和磨削必须在一次安装中完成。  
     11.抛光。滚筒磨好后,再用羽布抛光轮,也可用特殊的软木炭对滚筒表面进行超精加工,使滚筒表面光洁度达到镜面状,表面粗糙度在0.05?以上。  
     (二)旧凹版滚筒的加工过程  
     旧凹版滚筒的加工过程如图4―5所示。各工序要求同前,不再重复。若滚筒的尺寸不变,将面铜剥离,重进行银处理、镀面铜层、车磨、抛光即可,无须进行银处理前的各道工序。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