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软包装为什么能用150线印刷复合薄膜呢?

宽幅卫星式柔印机至今不能像机组式柔印机一样采用150线~175线印版,只能印120线~133线的大色块与粗网线的遗憾。但美国的软包装市场为什么却能用150线印刷复合薄膜软包装产品呢?


美国著名的柔印设备制造商pcm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1.在中心压印滚筒上采用水平式印刷平台。


这种结构保证了所有印刷色组的重力条件相同,使用相同的电气控制软件时,控制器件同实际条件一一对应,完全吻合,将控制的可靠性提升了一个高度。但是,水平式平台也有一个缺陷,即在相同直径的中心压印滚筒条件下印刷重复周长将略小于上下倾角式方案,这是因为上下倾角式的结构敞开的空间较大,可以容纳直径较大的版辊。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印刷重复周长,水平式结构需要将中心压印滚筒直径放大,这将增加设备初期投资成本。在保证印刷设备质量的前提下,这种设计的设备可能要贵些,但性价比的优越性却是很明显的。一些欧美著名柔印设备制造商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上下倾角式结构的机型,包括台湾制造商推出的设备都已经采用水平式结构的方案。这就是世界性的潮流。


2.pcmc在悬臂式气胀芯轴固定技术上的设计专利。


该技术的特点是:整体的金属框架在安装悬臂式芯轴操作侧的固定端处挖出一个盒型的窗口,以保证印刷平台的结构刚性,轴承座安装在可移动的钢块内侧,钢块由高精度滚珠丝杆驱动,丝杆的移动位置在版辊芯轴的中心线上,在盒型窗口的上下端分别安装直线导轨以固定移动式钢块,从而保证印刷平台在高速运行中的稳定。


在这种设计中,芯轴的固定完全是自动的,整个丝杆的移动和轴端的锁定排除了人为的因素。移动式钢块通过上下两根直线导轨同机架固定,而且由于丝杆在版辊芯轴中心线上移动,中心压印滚筒对版辊的推力和沿着滚珠丝杆方向的驱动力均作用在版辊芯轴的中心,只形成较小的局部压力,且由于力的负载仅作用在版辊芯轴的中心,在支承架上没有力矩。


由于专利的保护,目前其他设备供应商只能采用手动或半自动的版辊芯轴固定方式,或采用上部或下部单根导轨的固定方式,这是有点令人遗憾的。


3.采用压缩空气干燥方法的专利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干燥方法。


所谓extreme干燥方法,其特点是采用40psi的压缩空气,直径0.04inch的喷口,以330m/s的流速有效地冲击墨膜表层。这表层是在干燥过程中油墨挥发出来的溶剂分子的分界层,使分界层内的溶剂分子大量逸出,分界层不断更新,使挥发更彻底。由于高速气流从直径1mm的小孔喷出,通过绝热膨胀,空气夹带,集束喷射气流在达到薄膜表面形成一定直径的圆形冲击波,冲击波面积的大小同喷射小孔到薄膜的距离有关。高速热气流在到达薄膜表面时温度急速下降,在喷口处形成负压,薄膜表面的温度并不明显上升,作为薄膜支承体的中心大滚筒温度也不会明显上升。因此,即使在每分钟600m印刷速度的条件下,薄膜表面的油墨得到有效干燥,但庞大的中心压印滚筒却不会因围绕四周的色组间干燥装置喷射的热气流而变形,滚筒的金属体膨胀能够有效控制。


由于专利保护的原因,欧美的不少柔印设备目前还不能使用这种干燥方式,因此,流行的干燥方式无法避免色组间干燥装置喷出的热风对中心压印滚筒动态精度的影响,干燥装置的热量越高,风量越大,对动态条件下中心压印滚筒的影响也越大。卫星式柔印机,即使是欧美的著名品牌,选用的是用120线~133线印版以藏拙,而不能像标签行业一样使用150线印版,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甚至使用175线印版,把柔印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柔印在解决了高线数印版、高线数网纹辊等关键技术以后,把柔印在标签行业已取得的有效经验推广到软包装行业,已经是指日可待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柔印设备,是每个想尝试软包装柔印的企业必须考虑的。同其他印刷工艺有所不同,柔印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水平、成品率等关键数据,同设备的选型关系极大,而这又不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能做到的。看看十多年来国内软包装行业采用柔印工艺的一些企业的兴衰,无不证明了这一道理。因此,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对设备技术有所了解,对国际先进制造技术水平有所了解,对不同结构的各种机型的特点有所了解,并善于通过对比寻找出差异来,以避免日后的损耗缺憾和成品率低下的缺憾,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