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印机的上墨机构特点与水性油墨黏度
柔印采用的是短墨路,网纹辊技术是柔印墨路的核心技术。同胶印与凸印的浆状油墨长墨路相比,短墨路当然必须采用黏度较低的液体油墨,因此柔印油墨的黏度不能高。这是在业内通行的思维,差不多绝大多数业者都这么认为。
柔印机的上墨单元基本上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类似于凹版半浸在墨槽中,将网纹辊也半浸在墨槽中,由网纹辊的每一次旋转从墨槽中汲取新墨;二是采用封闭式刮墨刀,也称腔式刮墨刀,用电动或气动墨泵将墨桶中的油墨吸上来;三是采用着墨辊与逆向单刮刀结构,先将橡胶类的着墨辊上墨,墨量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着墨辊转速与网纹辊转速的不同步来达到,并经网纹辊计量,逆向刮刀再将多余的油墨从网纹辊上刮去。按照这三种不同的上墨机构,柔印需要的油墨黏度其实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机构所使用的油墨黏度确实不能高,充塞于网纹辊网穴中的油墨转移到印版上,需要版辊与网纹辊接触时版辊上印版的局部变形,形成狭长的窄面将网穴中的油墨吸出,这同凹印机油墨转移原理是一样的。第二种机构需要用墨泵抽取油墨,因此油墨黏度大小受制于墨泵的吸力大小。第三种机构完全不必采用低黏度油墨,国内标签业采用的柔印机一般都是此种机构,使用的大多是黏度高很多的UV油墨。
过低的油墨黏度同网点扩张过大有关,这个问题在吸收性承印材料上还不明显,但在非吸收性承印材料(如薄膜)上的作用就很明显。上图图1和图2是柔印UV油墨和柔印水性油墨印样的网点对比,这两个印样的承印材料都是透明薄膜,采用蓝墨表印,没有用白墨衬底,图中的白底是拍摄图片时用白纸做的衬底。这两个印样的印刷条件相同,两个压力(上墨压力与印刷压力)的调节也相同,且采样均是相同位置的30%平网。图1和图2显示:相邻网点间的空白区域,UV油墨的样品要大,水性油墨的样品要小。换言之,水性油墨的网点扩张大,UV油墨的网点扩张小。而且水性油墨印刷的网点,中间颜色特别深,四周变浅。这说明水性油墨网点周围的墨迹扩散了,网点面积增大了,而UV油墨网点则没有明显的扩散。若采用分光密度仪测量网点扩大,也能很直观地得到这个结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油墨黏度。
·揭秘!无溶剂复合机选购必看技巧[1-14]
·如何印好铝箔不干胶产品?[1-14]
·热封后脱层或强度降低怎么办呢?[1-14]
·介绍常见包装纸箱的13条质量标准[1-14]
·柔印企业必须关注的柔印机新技术[1-14]
·软包装凹版版辊网点制作与呈现[1-14]
·瓦楞纸板面纸脱胶的问题[1-14]
·水性油墨pH特点及其稳定性[11-28]
·热熔胶材料贴标的脱落问题[11-28]
·影响颜色复制质量的主要因素[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