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稿是印刷制版的依据和基础

印刷原稿是印刷制版的依据和基础。印刷原稿上的图案、文字、色彩需要按照商品的销售特点总体构思、设计而成,而后经制版、印刷来体现商品包装的实用效果。  


1.可行性  


无论是用户来稿,还是设计公司来稿,或自行设计稿,印刷厂家都必须对设计人员提出对原稿的要求: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柔性版印刷的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原稿交付制版、印刷中的工艺操作的可行性。所谓可行性:设计人员对原稿中的图案、文字、色彩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柔性版制版、印刷的生产要求;其次要适合印刷厂家的设备、材料及操作等实际水准;还要满足用户商品包装的具体实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原稿设计与柔印产品印刷达到较为理想的质量标准。  


而需要特别指出的:现在的印刷原稿,设计人员多数是采用电脑构思设计,为取得原稿的绚丽视觉效果,往往选用彩图较多,并加上彩色喷绘、渐变、拼图、变形的功能,尤如彩虹图案。假如我们选择平版印刷方式,这样的印刷原稿很少存在制版、印刷问题。而选择柔性版印刷方式时,就需要与设计人员共同商讨彩图或彩虹效果在制版、印刷工艺方面的可行性。  


2.少选彩照  


柔性版印刷现在还不能够像平版印刷那样较好地再现彩色照片为图案的多彩色调。假如复制一幅精美的艺术画面,如挂历、画册、样本等,那不是柔性版印刷的特长。虽然已有各种非常精致的柔性版印刷样品出现,也只处于样张印刷阶段,在实际生产中与平版印刷相比较尚有较大的差距。彩色图片、彩色喷绘是通过分色制版,做成3~4色的半色调变化的层次网版叠印而成的。由于柔性版印刷属于凸版印刷,在使用网线层次版印刷时,高光部分再现困难,而暗调部分变化不明显,因而难以体现色彩自然过渡、层次丰富的变化效果。  


而且柔性版印刷最忌“绝网”(网点百分比小于1%)。应该要求原稿设计者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高光部分,在层次网的过渡中尽可能让网点过渡趋向的高光部分,让它走向“设计稿的外延(出血区),即不让层次变化绝网在设计稿内。如果原稿中确实需要有高光部分的存在,要劝说设计人员:按目前的版材质量和制版技术,应该允许制版商在高光点部分保留1%~2%的网点,来获得接近高光的效果。保留哪一色的网点,须视稿件的主要色决定。  


3.多用专色  


我们要告诉设计人员,在构思图稿时应该尽量考虑选用专色。包装装潢设计中,专色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对包装产品而言它是商品标识、品牌标识、购买标识,具有强烈的广告效应。合理巧妙运用专色对装潢设计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是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专色印刷的选用还是相当多的。印刷专色是柔性版印刷的强项,它的色彩饱和度远优于平版印刷,也毫不逊色于凹版印刷,这就是柔性版印刷在包装产品中被广泛接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4.非印刷原稿  


必须指出有相当一部分印刷厂家,他所得到的“印刷原稿”,是一张印刷品实样,有平版印刷或凹版印刷的实样。以此实样作为印刷原稿让柔印制版公司去制版,实在是“为难”他们。对于这样的“原稿”需要经过设计人员之手,由计算机来重新“复制”出一张印刷原稿,才可供制版、印刷之用。这份原稿如何做得与原印刷品完全一样,又要符合柔性版印刷的工艺,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工作。对此,印刷厂家要认真分析印刷品实样的印刷工艺,按上述谈到的对印刷原稿的要点和下面将要讲的工艺要点,与制版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商讨来完成制版。从工艺技术角度来讲,我们是很不主张使用这样的印刷品“原稿”。  


5.设立工艺员  


建议印刷厂家设立工艺员,由工艺员来控制印刷原稿的质量关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工艺员最了解本企业产品的要求、设备状况、工艺特点、原材料的特征、员工的技术水平、印后加工及用户使用要求等等。工艺员能够结合本企业状况,使印刷原稿在制版、印刷中达到生产质量标准。工艺员的工作是其他人员替代不了的。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