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油墨企业是最早推广无苯油墨的主力军
中国无疑是世界经济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全球主要油墨企业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纷纷在中国建立和扩大自己的生产基地,目前全国共有外资油墨企业约20家,约占国内油墨市场40%以上的份额,全球前十强油墨基本在国内完成了生产基地布局,如DIC共设立了7家,东洋油墨开设了5家,日本的坂田油墨、杭华;施密特、上海盛威科油墨等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已全面覆盖国内印刷业最为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这些油墨巨头凭借其规模、资金和技术等优势,给我国本土油墨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由于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差异化,本土与外资企业几乎不存在直面竞争。但近年由于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都相应调整市场战略。因此,两者在某些战略方面出现了首次重合,市场博弈也逐年升温。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几乎都定位中高端。随着越来越多外资品牌的进入,以及中高端市场日益饱和,部分外资品牌开始由高价品牌策略转向低价策略。这将加剧这部分外资品牌与热衷于价格策略的绝大多数本土品牌的市场竞争。但外资品牌战略的调整,虽然在短期能够解决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实行低价策略,导致其品牌稀缺价值模糊化,品牌溢价率衰落千丈,另一方面价格成本优势又无法与本土品牌竞争,必然将以失败告终。
外资企业其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法律、法规生产,在油墨技术、品牌方面匀占有优势,占据了我国软包装高端用户大部分油墨市场。无苯油墨在欧美国家发展较早,其产品较为成熟,如:施密特油墨、盛威科油墨十年前就在中国市场推行醇溶油墨,其用户涉及外资软包装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如安姆科、大连盛道、南方包装、宝柏包装、紫江等。东洋油墨推出的GC FINE无苯无酮醇酯溶油墨在外资公司也反应较好。
总的来说,外资油墨企业是最早推广无苯油墨的主力军,虽然无苯墨市场是十年后的今天才得以迅猛发展,但把握机会的总是有准备的人。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几乎都定位中高端。随着越来越多外资品牌的进入,以及中高端市场日益饱和,部分外资品牌开始由高价品牌策略转向低价策略。这将加剧这部分外资品牌与热衷于价格策略的绝大多数本土品牌的市场竞争。但外资品牌战略的调整,虽然在短期能够解决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实行低价策略,导致其品牌稀缺价值模糊化,品牌溢价率衰落千丈,另一方面价格成本优势又无法与本土品牌竞争,必然将以失败告终。
外资企业其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法律、法规生产,在油墨技术、品牌方面匀占有优势,占据了我国软包装高端用户大部分油墨市场。无苯油墨在欧美国家发展较早,其产品较为成熟,如:施密特油墨、盛威科油墨十年前就在中国市场推行醇溶油墨,其用户涉及外资软包装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如安姆科、大连盛道、南方包装、宝柏包装、紫江等。东洋油墨推出的GC FINE无苯无酮醇酯溶油墨在外资公司也反应较好。
总的来说,外资油墨企业是最早推广无苯油墨的主力军,虽然无苯墨市场是十年后的今天才得以迅猛发展,但把握机会的总是有准备的人。
相关资讯:
·柔印中的油墨刮刀[1-14]
·私营油墨企业百花齐放 技术型油[3-11]
·凹印塑料油墨的购买和用途分析[3-11]
·国产凹版印刷机的油墨循环系统较差[3-11]
·广东省无传动轴高速凹版印刷机行业[3-11]
·标签和软包装印刷的应用呈现出两大[3-11]
·绿色印刷耗材的应用和推广[3-10]
·二维码成包装印刷行业新盈利点[3-10]
·包装薄膜印刷中的油墨水性化也在大[3-10]
·UV喷墨油墨逐渐占据了市场领域[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