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制版中需要了解的专业知识(一)

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1.图象原稿:复制技术中被复制的照片、底片、画稿、印刷品等的总称。


2.反射原稿: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的原稿。


3.透射原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的原稿。


4.连续调原稿:色调值呈连续渐变的原稿。


5.线条原稿:由黑白或彩色线条组成图文的原稿。


6.彩色正片原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彩色阳片原稿。


7.彩色负片原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彩色阴片(多为补色)


   原稿。


8.实物原稿:复制技术中以实物为复制对象的总称。


 图象分解:把原稿连续调图像分割成无数极小的在正常视距内人眼难以分辨的象素的图象复制工艺。


1.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单色版的过程。


2.照相分色:用照相方法、通过滤色片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单色版的过程。


3.电子分色: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单色版的过程。


4.分色片:通过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的单色(基本色)线条、连续调或网点阴图、阳图底片。


5.电子整页拼版:依据事先制定的版式,用电子方法把图文信息组成整页版面的过程。


6.电子分色机: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单色版的设备。


7.电子图象处理系统:依据事先制定的版式,用电子方法把图文信息组成整页版面输出的综合系统。


8.加网:复制技术中,通过网屏把连续调原稿或分色片分解成可印刷的象素(网点或网穴)的过程。


9.电子加网:在电子分色机上通过网点发生器对原稿进行加网的过程。用激光涑进行电子加网时亦称激光加网。


10.  直接加网:通过接触网屏或玻璃屏在分色的同时进行加网的制版工艺。


11.  接触加网:原稿或连续调分色片与接触网屏、感光软片密合暴光加网的制版工艺。


12.象素:构成图象的基本单元。通过图象分解,由这种图象单元与空白的对比再现连续调效果。


13.网点:组成网点图象的象素。通过面积和(或)墨量变化再现原稿浓淡效果。


14.网线角度:网点中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5.网点形状:网点的几何形态。有方形、圆形、链条形和线条形等。


16.   网点覆盖面积:在一个被分解成象素和非象素的图象中,象素面积的总和。


17.网点阳图:用网点大小表现画面图象浓淡的阳图底片。


18.网点阴图:用网点大小表现画面图象浓淡的阴底片。


19.网屏:把连续调图象分解成可印刷复制的象素(网点或网穴)的加网工具。


20.接触网屏:加网时与感光材料密合接触的胶片网屏。


21.去网:把网点图象恢复成连续调图象的过程。


22.晒版:用接触暴光的方法把阴图或阳图底片的信息转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过程。  


23.连晒:用同一晒版原版按预定位置在印版上连续晒制多幅相同图象的工艺。


24.涂布:在工件,如版材上涂覆涂料的生产过程。


25.晒版原版:用于晒版的图文底片。


26.连晒:用同一晒版原版按预定位置在印版上连续晒制多幅相同图象的工艺。


27.涂布:在工件,如版材上涂覆涂料的生产过程。


    图像制版  :  用手工、照相、电子等制版方法复制图象原稿的总称。


1.连续调:色调值呈连续渐变的画面阶调。


2.网目调:用网点大小表现的画面阶调。


3.阳图: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一致的图象。


4.阴图: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反的图象。  


 


5.密度(光学密度):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量度,即入射光量与反射光量或投射光量之比。用透射率与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


6.色密度:彩色画面的密度,用透射率与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


7.密度范围:画面中最小与最大密度之差。


8.阶调:图象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


9.阶调值:阶调的量度。在印刷技术中通常用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密度表示。


10.极高光:画面上最亮的点。


11.亮调:画面上的明亮阶调。


12.暗调:画面上的阴暗阶调。


13.中间调:画面上介于暗调和亮调之间的阶调。


14.反差:原稿和复制品中最亮和最暗部位的密度差。


15.层次:图象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级。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