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验:柔性版水性油墨的黏度控制
黏度是油墨内聚力的大小,是水墨应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在印刷过程中,水墨具有一定的黏度是保持其正常传递、转移的必要条件:水墨的黏度过低,会造成色浅、网点扩大量大、高光点变形、传墨不均等弊端;水墨黏度过高,会影响网纹辊的转移性能,墨色不匀,颜色有时反而印不深,同时容易造成脏版、糊版、起泡、不干等弊病。水墨的出厂黏度,因厂家或品种而异,一般控制在30~60s/25℃范围内(用4*涂料杯)。使用时黏度调整到40~50s之间较好。
对于胶印油墨而言,可以通过墨辊之间的调和,使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仅靠本身的流动性、粘附性填充在网纹辊网穴中并传墨到印版上,而且油墨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网穴,只有较低的黏度即较稀薄的油墨才有这样的性质。如果黏度太大会造成以下缺陷:
油墨传递、转移困难。因柔印机速度很快,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间隔仅几秒到零点几秒,要求油墨黏度小,易分离,转移快,干燥快;
易引起纸张拉毛、脱粉现象,甚至造成纸张剥离;
油墨难以填入网穴中,同时刮刀也难以圆滑地刮去网墙部分的油墨。实践证明,在同样的条件下,黏度小的油墨层分裂状态比黏度大的对油墨的转移有利
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黏度较较小,其范围为:0.15~0.3Pa·s。但油墨黏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容易压印会造成网点中的油墨易变形,使图文再现性变差。严重时会造成墨体乳化,或使其不能正常传递、转移,并逐渐在网纹辊、印版上堆积颜料,当堆积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引起糊版。
一般对于比较光滑的承印物,在供墨量充足时,转移率较高,所以要求油墨的黏度稍高;对于结构松软的纸张所用油墨黏度应稍低。
在实际生产中,当使用带有刮墨刀的印刷机时,温度过低时油墨的传墨量不如温度稍高时稳定。油墨温度升高会使黏度下降,其结果是使印品密度降低,墨层冲淡。要保持印刷质量的一致性,就必须保持油墨黏度一致。印刷者必须高度重视油墨温度所带来的影响,在印刷前应把所用油墨的温度稳定在印刷车间的温度。这一措施非常重要,否则印刷过程中的油墨密度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薄膜不干胶印刷的9大实用工艺[10-31]
·塑料包装膜所用印刷油墨的性能[10-31]
·软包装小贴士:液体软塑料包装膜[10-31]
·如何设计便于套印的柔版墨图?[10-31]
·柔性版印刷机三角齿轮引起的墨杠[10-31]
·印版压力或网纹辊压力调试不当引起[10-31]
·技术交流:什么是网目线数?[10-31]
·网纹辊柔印车间里的典型案例[10-31]
·植绒、烫金、粘珠印刷经验心得[10-31]
·柔性版转印时的小网点丢失[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