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质量控制重点在控制油墨刮刀刀丝

  暗调并级的主要原因是油墨黏度过低,虽经刮刀将多余的油墨刮掉,但网穴中的油墨还会向四周流淌,其实凹印网点的增大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油墨流淌造成的。要解决暗调并级,只有提高油墨黏度,但若将黏度调得过高,油墨不容易刮干净,且还容易起油墨刮刀刀丝。以往凹印产品的质量控制重心在控制刀丝,印品表面若有刀丝,非常醒目,所以宁愿暗调并级,也不能有刀丝。在油墨黏度上宁愿过低些,也不能过高些。但是若黏度太低,在实地区域容易产生水波纹。

  要解决水波纹问题,一是调节油墨黏度,二是解决油墨的流平性。目前凹印一线管理人员对油墨的黏度与流动性是熟悉的,但对油墨的流平性不熟悉,其实这是油墨印刷适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调节油墨的流平性,调整黏度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助剂来调整。利用凹版的通沟和油墨的流平,凹印要解决水波纹并不是很困难。当然版辊网穴的深浅、加网线数的高低跟水波纹也有关系,这必须同凹印机上的油墨刮刀联系起来一起考虑,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凹印网点的特点是10%~50%区域的层次特别细腻,拉得开,这也是凹印的精华所在,但也仅在于此。在小于10%的区域,由于电雕凹版的缘故,网点面积越小深度越浅,网点形状很少有完整的,其特点是随着印刷方向缺角。以0号网角为例,50%区域的网点是呈45°的菱型,而到10%区域,网点形状变长了,且在印刷方向上网点的后沿缺角,转印不出来。50%以上(有时也包括50%)的网点很容易并级,在放大镜下观测,这种并级其实就是两个网点之间的网墙区域有油墨的扩展,甚至将两个网点相连。在80%~90%区域,有时网点完全连在一起,成了一片不规则的实地,在凹版信号条上,观测到的就是一片发花,同10%~40%区域的网点相比,层次拉不开,经常合并在一起。暗调并级的最甚者,就是实地的水波纹,在实地区域,墨色不是均匀的,而是有深有浅,宛似油墨在凹下的区域流淌,还没有流均匀即被转引到印刷基材上。


首页

返回

拨打手机